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乡土教材走向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0:01 红网

  “乡土教材是对‘大一统’教育模式的质疑和改造。”天下溪志愿者、资深教育专家梁晓燕搜集比较了多种乡土教材。在天下溪的乡土教材研讨会召开后,有十几家机构找上门来交流经验。乡土教材,是相对国家统编教材而言。它关注的重点,是乡土的历史和文化。2003年,教育部颁布条例,允许各地自己开发本土教材,就是俗称的“乡土教材”,许多教育界人士和民间机构,迅速进入这个领域。(10月18日新华网)

  乡土教材质疑和改造大一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材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当前的教育改革到了这么一个阶段,要追求更好的品质,探索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这种趋势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思考:教材多元化能否体现素质教育?教材的多元化对当前的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的学校怎样选择与使用乡土教材?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为宗旨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版发行了适合本地区的乡土教材。乡土教材便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格局。这无疑是件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事,在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记得钱理群教授在《贵州读本》中提出的口号,认识你脚下的土地。遗憾的是,尽管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和不同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但这些都在慢慢地消失。在全球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民族国家的根。所幸的是,乡土教材的出现,不仅仅是增加学生对一些乡土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建立他和乡土(包括乡土文化及乡村的普通百姓、父老乡亲)的精神血缘联系,揭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

  时下,中国的教育还是代表政府价值观的主流教育一统天下,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好的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概念去套别人,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判断别人,所以,当我们在搞素质教育时,也认定了全世界都在搞素质教育,而事实绝非如此。乡土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民间的自发成长,在于文化多样性和教育多元化,需要以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观念作保证。我比较认同这样一段话:我们不是要比谁做的教材好,而是要讨论它呈现的原则。即在城市化背景下,乡土的概念包含哪些因素?乡土教材究竟适合在哪些地区做?要不要展示一个动态的过程?抑或只介绍过去的传统?要不要承载“公民”的元素?还有,当我们离开家乡,家乡对我们的精神有什么影响?

  目前有众的原因使得教育改革非常艰难,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改革的困难之一,现在的教育目标和方向还是集中在发展经济和提高科学技术,而不是定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若要在一夕之间改变当下的教育观念,让习惯在单一价值观下生活的国人充分接受教育多元化,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做一些工作。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土教材是靠小项目来表达大理念,是打破大一统教材格局的利器,是教育改革的破冰之举。

  单一的教材模式设置是改革课程评价制度乃至于改革整个基础教育评价制度的难于逾越的障碍。随着乡土教材的出现,教育价值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都已有了变化,教学的终结目标也已开始从应试转向提高一代公民的素质,可是学科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却没有配套,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评价改革的突破口,需要评价制度的改革能给课改的深入带来生机。只有这样,乡土教材才能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稿源:红网 作者:郭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