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奏响江淮崛起的强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4:17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唱响创新创业的奋进歌,鼓起江淮崛起的精气神。金秋时节,“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再次奏响奋力崛起的时代强音。继5月12日赴阜阳慰问演出后,9月29日至10月14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江淮情”艺术团,满载着省委、省政府的亲切慰问和全省人民的深情厚谊,先后赶赴滁州、安庆、蚌埠进行慰问演出。

  “春到阜阳”、“东进的热土”、“潮起宜城”、“扬帆的珠城”,四场大型慰问

演出主题突出,格调昂扬,气势磅礴,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四场慰问演出演职人员达1200人次,共吸引了10万多名观众,安徽电视台文体频道、安徽音乐广播、中安在线网络视频及当地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及时将演出盛况传送到千家万户。

  打造文化服务品牌

  2004年开始,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文化厅开展了“江淮情”慰问演出活动,代表省委、省政府每年对几个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地方和单位进行肯定、慰问和鼓励。演出活动紧紧围绕“讴歌建设者,歌颂新成就,展示新风貌”的主题,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内涵深刻,特色鲜明,鼓舞人心。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江淮情”已成为我省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活动,每一台节目在基层现场演出,都堪称当地一大文化盛事。

  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以宣传安徽为前提,以艺术形式为载体,以省内人才为主力,以促进和谐为目的,给群众送去流动的文化绿洲,给各行各业送去省委、省政府的亲切慰问。在继承往年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今年的“江淮情”演出进一步提升创作水平,整合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编排,加大原创节目力度。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高度重视演出工作,亲自主持多次策划会,从演出的总体风格到主题策划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场演出从节目构思到演出效果,从舞台布置到场地安全,部领导都事无巨细,全程指导,亲自指挥。

  4台演出,“说当地人、道当地事、唱当地曲”的原创节目达到20多个,占节目总量的1/3。连主持人与观众们打招呼,都用起了纯正地道的方言,迅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导演组在节目创作上已不再满足于完成慰问演出任务,而是提出了创作经典作品,打造安徽文化品牌的目标。“一首歌《淮河恋歌》,一支舞《花鼓新韵》,一段戏《孔雀东南飞》”,便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著名作曲家徐代泉一直想把《孔雀东南飞》这段发生在我省的动人爱情故事打造成精品黄梅戏,无奈个人力量有限,在“江淮情”艺术团群策群力下,这一千古传奇终于被赋予了新的艺术内涵。

  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是今年“江淮情”慰问演出的一大亮点。滁州民歌联唱《王三姐赶集》、《筛子调》乡土味十足,充分展示当地的特色文化;经典黄梅戏联唱《打猪草》、《补背褡》、《卖绫罗》脍炙人口,唱得每一位安庆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嘿吆!嘿吆!”舞蹈《淮河号子》中雄浑有力的船工号子声,再现了淮河两岸的风情……

  千锤百炼出精品

  认真才能够出好作品,认真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节目创作人员纷纷借助“江淮情”这一难得的实践平台,深入基层蹲点采访,反复推敲,打磨精品。《淮河恋歌》主创人员为了舞台上短短几分钟,特地两次赶到淮河边,亲身去听那淮河的波涛声,感受淮河的磅礴气势。《花鼓新韵》的编导者高小平已过花甲之年,为了充分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魅力,她先后五次来到合肥,与节目组进行讨论、磨合、修改、编排。

  语言类节目令人捧腹开怀,但其幕后的创作过程却十分艰辛。小品《祝你成功》作者黄河两赴秦栏镇,与数名农民企业家“面对面”,最终挖掘出“家族式企业面临着改革阵痛”的金矿;小品《真情告白》创作者陈亦兵冒着盛夏高温,逐个走访了蚌埠市优秀青年创业者,为了采访其中的一位,他甚至前往“对话”了三次。群口相声《聚焦安庆》的作者兼演出者刘小黎曾一度为创作的切入点犯愁,于是,他专门跑到安庆采访了一天。看到新建的安庆长江大桥,想起安庆的黄梅戏,刘小黎有了自己的想法:以三个女孩分别代表走进安庆、认识安庆和未来安庆,贯穿起安庆发展的成就。本子里的高速公路等细节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巧妙的构思让观众倍感亲切。

  艰辛的努力收获的是热情的喝彩。今年“江淮情”演出与往年相比,更是精彩不断,好戏连台。魔术《百花争艳》精彩纷呈,七彩的花瓣从手中“吐露芬芳”,昭示着美好生活的多姿多彩!歌伴舞《小岗的灯光》形象地展现了28年前的小岗精神,赞颂了今日安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所必需的精神——“敢为人先”。舞蹈《花鼓新韵》跃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憧憬和创造幸福安康新生活的壮志豪情;京剧《程长庚》选段字正腔圆、铿锵有力。黄梅歌舞《孔雀东南飞》韵味醇厚,旋律优美,散发着传统黄梅戏的芬芳……

  真情架设连心桥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江淮情”慰问演出提供了寻找和验证文艺创作节目与大众需求之间距离的最好机会。观众和自己喜爱的艺术家同台表演,电视主持人与观众同歌共舞,激发了强烈的情感互动,每一个现场,每一帧画面中都饱含真情。

  今年的四场“江淮情”演出都在开放的广场上举行,群众和文艺工作者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在阜阳和滁州,慰问演出当天下起了小雨,但热心的群众还是早早地赶到彩排现场,等着他们喜爱的演员,看看“江淮情”演出的幕后故事。正式演出时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各个方阵打出五颜六色的彩旗、挥动着手中的充气棒,看到动情时,观众们还自发地走上台前献花,与自己喜爱的演员“零距离接触”。

  台上与台下互动,演员与观众互动,深入实际创作的节目受到群众欢迎,再一次证明了“江淮情”演出“立足本土,重在真情”的特色。在滁州,小品《祝你成功》在现场引起震动,演到动情处,前排就座的劳模代表眼中涌出了激动的泪花。在安庆,经典黄梅戏联唱让现场的观众激动又感动,连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在蚌埠,主持人小品《珠城美》方言地道,情节幽默,更是让全场的观众乐开了怀。“现场观众的掌声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观众太需要我们、我们太需要观众了。”这是很多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后的感受。

  在历次“江淮情”演出中,安徽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江淮情”艺术团的老成员,任良赟与“江淮情”可谓风雨同舟。“平时我们多呆在演播室,总是通过一些资料去了解安徽、宣传安徽,很少有到基层采访的机会。跟随着‘江淮情’艺术团,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火热的一线,对各地的特色文化和经济建设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江淮情”用真情在省委、省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在艺术家与老百姓之间架设起了一道血肉相连的桥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