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天惦记着诺奖是什么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6:30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10月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时间,每年10月,诺奖的话题都会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网上又很多人在讨论国人为什么拿不到诺奖。

  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Sune Svanber院士15日在浙江大学做科普讲座。当被问及中国科学家何时能拿到诺贝尔奖时,他说,“我真的说不出来。”

  和往年有点不同的是,某些人不再问“中国为什么没有人得诺贝尔奖”,而是直接问“中国科学家何时能拿到诺贝尔奖”。这话潜在的意思仿佛是:你不仅是诺奖的评委,而且是委员会主席,这个奖什么时候能轮到中国,你应该心中有数吧?还好,Sune Svanber院士是个非常诚实的人,他没有敷衍,而是坦率地说“我真的说不出来”。诺奖又不是他家开的专卖店,他怎么可能想送给谁就送给谁呢?其实,我们干嘛要问人家这个问题呢?我们干嘛要天天惦记着诺奖呢?

  鲁迅先生曾说:“五四运动以后,好像中国人就发生了一种新脾气,是:倘有外国的名人或阔人新到,就喜欢打听他对于中国的印象。”中国有中国的文化,有自己的国情,干嘛非要向外国人讨个“口彩”、非要被外国的一个什么奖认可?得到老外的好评价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一蹶不振,这到底是个什么心态?这是不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某些人,写好文章后,总是想方设法地请名人吃饭,然后非要在饭桌上请教“拙作如何”之类的问题,搞得当事人很不自在。吃着你的饭,如果再说你的文章一无是处,这话确实说不出口,只好含糊其词地说,“写得不错”。谁知第二天报纸上就出现“名人某某高度评价某人的文章”之类的标题。这种做法其实也是缺乏自信的另一种表现。

  我想起王小波在一篇文章中讲到的故事:某山里人偶然进城后发现电灯是个好东西,于是买了一个回家,用皮绳拴在房梁上,然后指着灯泡大骂:你怎么不亮呢?小波说这故事的时候当然和诺奖无关,是另有所指的,但我觉得小波的智慧在于强化了这样一个常识:没电而指望灯泡亮,该被指责的肯定不是灯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