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秋天”今年很特别 本报记者 宋鹏霞 顾 泳 陈汶鑫 梁建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01 解放日报

  

“秋天”今年很特别本报记者
虽然已近10月下旬,但行人依然一副夏天装扮,穿短袖的占多数。 ·本报记者 张春海 摄·这是秋天吗?

  中午上路,热浪扑面;车载屏幕,打出“注意防暑”。

  俗话说:秋分过后天要凉。可如今,寒露已过,“寒”却一点不露,辣日依然当头

照。昨天下午5点,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今天上海市最高温度27摄氏度,最低温度22摄氏度。

  气象专家说,按气象学标准,申城尚未入秋。如此算来,到昨天为止,申城夏日已持续了152天。虽然今天申城可能有雨,但气温差别依旧不大,入秋仍然难以判断。

  但可以铁定的是,今年的这个秋天,是55年来最迟的一个……

  夏日“尾巴”还不走

  按气象学标准,入秋需要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摄氏度,可这些天来,申城最低气温都在22摄氏度以上。

  昨日的最高气温为28.6摄氏度,下午2点,记者去了南京路,只见往来人流中,大多一身短打。爱美的女孩,轻衣凉鞋,墨镜阳伞,仍是夏日劲装;也有少数男士穿上长袖衬衫,却把袖管卷得高高;西装笔挺的白领,满头大汗地松松脖间的领带。冷饮店生意火爆。

  看衣知天气。在置地广场、伊都锦等几家大型百货商厦,大多数品牌货架上仍是大打当季秋装。正逛街的潘小姐告诉记者,“往年这时,秋装早已惨烈打折,货架上当红是冬装。”而一边的黄小姐干脆说:“秋装买了也没时间穿,‘摒牢’直接买冬装。”

  夏日“尾巴”还不走,测量验证了大家的感觉。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智强说,进入10月,申城气温比常年明显偏高。上旬日均气温达22.8摄氏度,比常年平均气温(20.6摄氏度)高出2.2摄氏度。而到了中旬这几天,日均气温更是高达23.8摄氏度,竟比常年平均值高出4.9摄氏度。

  凉风迟迟唤不来,申城入秋已拖延。上海气象局气候专家沈愈介绍,申城常年入秋在9月下旬,平均日期为9月26日。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10年来上海的入秋日平均为10月2日。

  沈愈说:“自1951年上海气象资料始有入秋记录以来,申城只有5年在10月中旬入秋。即:1975年和2000年的10月12日,1998年的10月14日,1997年的10月17日,1961年的10月11日。相比之下,今年的入秋时间是55年来最迟的。”

  这样的“秋天”有点烦

  迟迟不入秋,这让家住普陀区的周先生心情有点烦,“也不知道今年怎么了,我连觉都睡不好。昨天晚上,又是折腾到半夜两点多才睡着。热得一身汗,开空调又怕老婆睡不好,这天气,太怪。”

  家住闸北区的黄女士有同感,“好几个晚上都是半夜热醒,起来猛灌一通水,才能睡下,胸闷。”

  其实,怪的还不只是这两天。回顾今年上海的天气,异常情况比比皆是。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智强总结有几个特点:

  入夏时间早。今年5月20日,申城即匆匆入夏,“报到”时间大大提前。根据资料,上海百年来平均入夏时间为6月22日,近30年的平均入夏时间为6月2日。

  夏季气温高。今年6月至8月,申城平均气温达到28.7摄氏度,这是自1873年上海有气象记载以来,133年的最高纪录,比百年平均值(26摄氏度)高出2.7摄氏度。

  夏天时间长。气象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上海气象意义上平均每年的夏季天数为100天左右,至上世纪80年代为103天,到上世纪90年代则延长至112天左右,而到了2000年至2005年,夏季平均日数长达130天。今年则更长,夏季天数已达152天,且仍在延续。

  秋风秋雨秋绵绵?实际上,从10月2日起到昨天,申城已连续17天以晴好天气为主,降雨量几乎为零。陈智强说:“往年10月上旬,申城平均雨量为28.2毫米,中旬平均雨量为19.5毫米,而今年的情况,历史上也不多见。”

  小心感冒莫硬撑

  天凉不下来,蚊子也就不消停。

  家住杨浦区密云路的78岁陈阿婆纳闷:“往年过了国庆就‘一阵秋雨一阵凉’,可今年,雨没下,中午跟夏天感觉差不多,夜里还有蚊子嗡嗡,怎么会这样?”

  正是因为天气原因,让本该寻找冬匿的蚊子还在活跃。专家提醒市民:切莫小视蚊子,蚊子是乙脑等传染疾病的携带体,近期乙脑仍在高发期,大家应该注意。因为蚊子繁殖离不开水,市民家中要注意清除积水,保持清洁;必要时可用一些驱蚊药品。

  昨天,记者转了几家大医院。中山医院的急诊室里,发热病人每天都有30来位;华山医院,日均急诊发热病人为15至20名。自10月起,华东医院门诊呼吸科已收治674人次,急诊发热收治122人次。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感冒发烧的更多,儿科医院这些天日均门诊量为3500名,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占了30%到40%。

  在中山医院急诊观察室内,一排排的蓝色吊液椅上,坐满了人。急诊部副主任孙湛说,“这还不算有些患者自己服药,或直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儿科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孩子咳嗽声、哭闹声此起彼伏,化验抽血处家长排着号。儿科医院有关负责人罗伟奋说,“从夏到秋的当口,过敏体质的小孩最易患哮喘、感冒。”

  感冒别硬撑。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提醒,95%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而起。“这几天,气温虽未降但节气已到,建议市民早晚不要过于贪凉;若是不当心染上感冒,多喝水、多休息是最好的治疗,千万别硬撑,否则可能小病酿大,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至于季节性腹泻,几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并未出现异常。华山医院急诊部副主任胡祖鹏告知,金秋宜旅游,但今年天热,旅游者腹泻就成了常见病,此病尤其会在短途旅行中高发,一般潜伏期为1至2天,感染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大家在异地格外注意饮水、饮食以及个人卫生,如果腹泻,最好先停食一顿,清空肚子再吃药。”

  胡祖鹏说:“此外,这些天申城多婚礼、生日宴,天热,食源性疾病最易发,大家应注意,莫生熟不分,导致集体性中毒。”

  全国秋天气温高

  上海热,然而环视全国各地,上海的天气状况并非特别“异常”。

  今年夏天,四川盆地东部和重庆出现了持续2个多月的罕见高温、干旱天气,至今令人心有余悸。而最近几天,虽然旱情缓解,但高温不退。昨天,重庆出现了一场久违了的雨雾天气,才稍稍舒缓了山城连日来的“暖秋”。

  大雾不止在重庆。根据中央气象台报告,9月2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雾,与常年同期相比,黄淮西部及河北东北部、山西南部、江苏中部等地雾日偏多1天左右。最近几天,吉林省南部、辽宁省东部地区,华北平原、汉水流域、四川盆地、江淮、江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都有雾。

  10月,北京全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9摄氏度,成为50年以来的第二高温;7月份更是出现了罕见的29个连阴天,降水分布异常。原本该是深秋了,中原郑州日平均气温达到23摄氏度,比以往年高出3摄氏度左右,为历史最高。济南也遭遇到8年来最热的秋天,上旬平均气温达22摄氏度,全山东省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3.7摄氏度。

  另据介绍,今年,青藏高原温度达到50年来最高,其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正处在对流层中部,直接影响大气环流。

  在这样的气候下,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只有51.3毫米,比常年同期少11.9毫米。目前全国干旱面积有2500多万公顷,形势严峻。其中,西南地区东北部、华北以及新疆部分地区旱情较重。

  昨天,吉林省南部、辽宁省东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山西忻州市和阳泉市、河北承德市和张家口市以及海南等省市自治区,都出现了级别不等的火险气象等级。

  是什么让秋天“消失”了

  气候变暖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美国科学家曾说,“如果全球温度继续升高2到3摄氏度,我们很可能看到地球会变为另一个我们不认识的星球。”

  到底是什么让秋天“消失”了?

  沈愈告诉:造成申城偏暖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今年副热带高气压至今未退,影响上海;冷空气虽频频生成,但大部分没有越过长江。当然,也不排除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再经过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以人类的科学水平,如今还难以了解究竟是什么导致厄尔尼诺的发生,但是显然,厄尔尼诺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

  半个月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载文,指出地球温度已攀升到几千年来的最高峰,并且开始影响全球农作物和动物生长。在过去30年里,地球温度以每10年0.2摄氏度的速度上升。原因正是:“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让我们的周围环境更加恶劣。”

  这样的消息,足以令每一个人心生焦灼。全球性气候的变暖,虽然究竟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尚无定论,但是,工业发展引起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对臭氧的破坏,早已被科学的证实。人类经济的发展以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为代价,必将引起恶性循环。

  恩格斯曾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全球同此凉热,面对越来越迟来的秋天,我们应该更多反思。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智强说:本市近两天气温会有所下降,最高气温可降至25摄氏度。不过,申城气温仍有可能将再次回升到27摄氏度,何时入秋,仍无定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