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盐灶”与“盐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17 人民网

  滨海城市富有海滨特色,连一些街路的名字都带有浓郁、腥咸的海味。比如,海口就有与食盐和制盐有关的“盐灶路”、“八灶街”……

  “盐灶路”所处,就是原来的盐灶村。当年,大海就在村边,村民靠海吃海,世代垒灶煮盐,“盐灶”因此得名。这个傍海的小村,根据人口分布和流水地势,又分为上灶村和下灶村,但外人习惯称之为盐灶村。

  大海随着潮水后撤而后退,岁月随春秋代序而流逝。于是,大海离村子越来越远。后来,连滩涂也被填平建房,溪流被埋成下水道,并在城市扩展中成了盐灶路。如今,“盐灶”已徒有其名,炉灶早已拆除,早被人们淡忘。可是,在耄耋老人的脑海里,仍时常浮现当年垒灶煮盐的鲜活图景。

  文献记载,盐灶一带的居民是宋元时期从福建莆田迁徙过来的。他们是濒海居民,掌握煮盐技术,渡海之后,仍操旧业。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平定海南后,曾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海南开发,除了升琼州为府、兴教育才和兴修水利等外,还有一条就是发展盐业,即在大小英感恩(琼山)、三村马袅(临高)、陈村乐会(文昌)、埔顿兰罄(儋州)、新安(万州)、临川(崖州)设6大盐场,各置大使1员加强管理,保护“灶户”正常经营。

  这大小英感恩(琼山)盐场,即包括了盐灶一带煮海为生的分散“灶户”。

  比较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使三三两两的盐民、零零星星的“盐灶”逐渐发展成一个煮盐群落。不知煎熬了多少个春夏秋冬,盐灶一带终于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八灶”。

  这“八灶”,即八个煮盐的炉灶。“大灶”长约4市丈,宽约2市丈,高约3市尺,其“灶”之大,真是罕见。“大灶”,需要“镬釜”。煮海之锅,无处可买,全靠盐民自己动手,削竹为篾,编织成盘,使之状如“鼎镬”,然后用石灰炼膏,层层涂抹,使之密密实实,并置阴凉处晾干,才算完成。这样一口巨形“镬釜”,一次可煮“卤水”100多担,一次可得精盐2担。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制盐是一门很专业的生产技术。盐业行家云:“办盐全赖海潮”,而潮水的浓度又随季节、昼夜、晴雨等条件不断变化。所以,首先要了解潮汐涨落和幅度变化规律,了解潮水盐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其次是盐度测量。如果卤水浓度高,则煮盐时间短,效率高,收益大。

  经济、高效、高质的盐,需要掌握制盐技术的“行家”。传说中的,“盐婆”因掌握测定标准而被尊为“盐神”。

  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人类祖先脸色灰黄,头发雪白,委靡不振。可是,有一位阿婆却脸色红润,头发乌黑,精神焕发。人们便向她请教,问她有什么秘诀。阿婆指着一股泉水说,我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每天都用泉水煮饭做菜。

  按老人所指,捧一掬泉水来喝,觉得口感很好。最神奇的是,喝泉水后身体感觉到很舒服。大伙感谢阿婆指教,都去挑泉水博煮饭做菜。后来,阿婆潜心研究,终于用泉水制成食盐。有了食盐,从此,人们都有了一头乌黑漂亮的头发。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阿婆,便尊称她为“盐神”。

  传说归传说,但究竟何时何地何人发现了盐,无从考查。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在劳动中发现并使用盐的。

  前几天,我在盐灶路博义村关圣帝庙得到一个意外收获,亲眼目睹了“盐婆”风采。

  这位“盐婆”活灵活现:头戴凤冠,身披锦袍,胸挂宝珠。脚下两个童子,一个手捧金杯,一个拿着金册。座前一排是社神、水神等各路神仙。

  其实,传说中的“盐婆”,以捡柴为生,生活艰苦,但她掌握制盐技术,掌握开启财富大门的钥匙,所以她备受人们敬重。

  一些盐灶老人看我对“盐婆”如此关注,便不由自主地讲起煮盐的艰辛与盐税的繁重。盐灶人当年的生存状态,是海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今天,在盐灶路上漫步,你怎么也想象不到这条小街曾是垒灶煮盐的场所。

  我读过柳永的《煮海歌》,从歌词中仿佛看到当年盐灶人的生活情景。歌曰: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流成卤。

  卤农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为雪。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货充糇粮。

  称入官中充微值,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

  煮盐艰辛,一言难尽。我从盐灶老人倾诉当年煮盐艰辛的表情中看出,这方土地,这条街道,这座城市,将永远铭记“盐灶”与“盐婆”这段历史。

  (《今日海南》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