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周令飞:还原活生生的鲁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24 南方新闻网

  今天是鲁迅逝世70周年纪念日,本报记者专访鲁迅长孙

  周令飞:还原活生生的鲁迅

  对话人物·周令飞

  周令飞有着让人羡慕的名号,也有着一份传奇的经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为爱情赴台,顶着重重压力,只为做个台湾女婿,曾经一度沸沸扬扬。关于他后来在台湾的生活也时常为人们关心。

  周令飞现为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的主任。鲁迅文化发展中心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由鲁迅家属自行成立的社团组织,以“继承保护鲁迅文化遗产,弘扬鲁迅思想精神,发展鲁迅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为宗旨。

  鲁迅令周令飞忙碌起来。在快到知天命之年时,外表酷似祖父的周令飞将“普及鲁迅”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在2006年,他说得最多的一个疑问句式就是“鲁迅是谁?”他试着给出答案。

  周令飞和父亲周海婴把2006年定位为“普及鲁迅元年”。周令飞说:“我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基本还原鲁迅。”

  年轻时“躲着”鲁迅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说以前对鲁迅的描述过于概念化、战斗化,要还原有血有肉的鲁迅。那在你看来,之前鲁迅的斗士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周令飞(以下简称周):斗士形象的形成有它的历史原因。建国前,为了政治和革命的需要,把鲁迅作为一个文化旗手,代表底层老百姓的声音,对腐败的国民党政府进行检讨。那个时代需要这种战斗精神,和一种革命的文艺。

  本来建国后,进入和平时期,有一个转变鲁迅形象的契机,应该把他回归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但是刚好我们国家的阶级斗争活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没有中断,所以到四人帮垮台之前……

  记:我非常想知道,在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看待当时被供奉在神坛上的鲁迅——你的祖父的?

  周:躲着呀,就是逃避了。并不是我要躲我的爷爷,而是鲁迅这个名字带给我的压力,还有大家对我异样的阳光,还有给我带来的不自由。没有办法像一个人一样,独立地随自己意愿去做很多事情。

  记:我觉得你年轻时很逆反,和这个有关系么?

  周:现在的小孩子对鲁迅的作品都不想读,你说他们逆反么?

  记:你那个时候也不喜欢读?

  周:我那个时候和现在的孩子不喜欢读,有点不太一样。我想躲开,是因为大家都是用眼睛在盯着我,好像把我剥了皮地那样看我。用一种根本不正常的、跟人家不一样的尺度来衡量我,让我不舒服。

  “鲁迅不应被过分追捧”

  记:从你个人的感受看,这些年来,在对鲁迅的纪念上有了哪些变化?

  周:四人帮时代,除了读毛主席的书,只能读鲁迅的书。鲁迅的语录也经常被拿出来,作为投枪和匕首,包括评《水浒》等等,都把鲁迅拿出来说事。80年代之后,曾经有一些研究学者希望还原历史,做了一些工作。进入90年代,开始有人,比如王朔这样的人质疑鲁迅。

  经过这几个阶段以后,鲁迅现在好像变得有点不太合时宜。和谐社会,阶级斗争被渐渐淡化,最近10年开始对鲁迅渐渐淡漠,冷处理。很有意思的事情,官方对鲁迅的纪念,相对90年代以前明显减少,而民间的研究和纪念活动则明显增多了。

  记:有人把鲁迅和胡适看作民国时期两种不同知识分子的代表。思想界现在有种趋势,挺胡适的人越来越多了,批鲁迅的人相对过去来讲,也越来越多了。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周:过去,对胡适是过分否定,对鲁迅是过分追捧。现在大家又比较冷静来思考了,(认识到)鲁迅不应被过分追捧,而胡适也不应被过于棒杀了。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出现这种趋势。都是走到极端后的反向行为吧。比较正常。可能需要在对鲁迅和胡适有了真正客观的分析以后,两极化的评价就会归于平静。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还原那个真实的鲁迅

  记:你从什么时候起意研究鲁迅的,年轻时就有这种想法,还是近年有什么契机促使你做这份工作?

  周:不是研究鲁迅,是做鲁迅相关工作。我不可能去研究鲁迅,没有这个能力。毕竟我不是学文学的,也没上过大学。不可能50多岁再去上学做研究。

  实际上从2000年到现在,我几乎都在讲同样一个事:鲁迅是谁?这几年来的命题就是这个。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走访了很多专家、包括海外的研究者,还有与鲁迅相关的学校和纪念馆。几乎没有人能像我们这样走遍……我想我们家属在这几年内比别人走的路要多。

  记:你们家属中主要是谁在走访,你和你父亲?

  周:对。当然,我走得多些。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建国之前关于鲁迅的纪念文章还是比较客观、比较直截了当的。萧红、萧军、唐弢,很多很多人,他们还是基本上把鲁迅当作一个人来描述。倒是解放后,过分强调了战斗性,反而忽略搁置了(人性的)这个部分。并不是说,没有过一个活生生的鲁迅。是有过一个活生生的鲁迅的,只不过这个活生生的鲁迅后来死掉了。

  记:什么原因促使你想要还原活生生的那个鲁迅?

  周:我脑海里渐渐显露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告诉我鲁迅不是(以前宣传的)那样子。我作为鲁迅的后代,作为文化人,应该有这个权利和责任,把我看到的提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也是回馈吧。

  记:你觉得鲁迅被过度意识形态化之后,造成了哪些影响?

  周:很重要的一点,实际上几十年,我们没有对鲁迅那一代文化人生存的文化环境,以及他们的思想、精神面貌做一个梳理。

  肯定有一段历史需要回顾,躲是躲不过的。我现在就想把以前我们忽略的、故意没有看到的部分拿出来探讨。我强调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一个也在从事文化的人心里的想法。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韩福东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