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尔夫打不伤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24 四川在线

  近日,厦门大学校长击出一组“标准杆”,不仅让高尔夫走进了课堂,也让它走向了社会。不过所谓走向社会,乃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厦大朱校长的“精英论”,反对者对这种培养学生的方式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我以为,对于这种事情,人们大可不必过度反应。如今的教育尤其是非义务阶段教育,实际上已经呈现产业化趋势,学校与学校之间,因为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学生享受的学习条件自然也不相同。现在的国人很关心时事,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同时有些人也很容易为一点并不严重的事情而动感情。某大学建了一座稍微漂亮一点的大门,立刻引起一片非议。厦门大学建起了一座高尔夫球场,还将高尔夫列为必修课程,更让一些人看不顺眼,有的甚至还义愤填膺。勤俭和节约固然值得提倡,但我们也不能用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我没有的人家也不能有”,这种思维不能代表公平和公正,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比如说教育的公平性,主要还应该体现在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上。至于说到高尔夫球场占用土地资源,装备器材费用高昂,我想,国家能够批准他们学校修建高尔夫球场,多少总还得符合一些规定吧?另外,学校基本上只是将其作为一门体育课程来学习,与那些会员俱乐部的性质完全不同,也不可能要求学生购置昂贵的器材和装备。

  再说朱校长的“精英论”,我以为也不要把它看得那么严重。任何学校都想自己培养出的学生今后能够成为精英人士,然而是否事随人愿,那就说不准了。学生毕业后总要走向社会,如今劳动就业也已经完全市场化,市场需要什么人才,什么人才紧缺,什么人才就走俏,就吃香。假如市场需要和紧缺会打高尔夫的大学毕业生,那他厦门大学的学生自然就成了“香饽饽”,也证明人家这个必修课开对了路子。反之,假如市场并不需要也不紧缺会打高尔夫的大学毕业生,那他厦门大学的学生自然也就没了这个优势,还得靠自己学的本行专业去挣钱吃饭,况且这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就当多学了一门体育技能而已,我想那位朱校长也绝不会傻到以打高尔夫去替代其它专业课程吧?要是真有谁因为自己上了两堂高尔夫教学课,勉强能够把球开出个三五十米,就认为自己贵族化了,精英化了,那只能说明这样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评价能力,无论如何也是做不了精英的。按照厦大朱校长的解释,所谓精英人士主要是从事高技术或者高级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笔者孤陋寡闻,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个政府机关或者大公司、大财团在录用干部或员工的时候会把打高尔夫作为一个优先考虑的条件。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一些投资行为是否合理,投入产出是否合算,都可以由市场去进行取舍和平衡,优胜劣汰是市场的一种自动选择。厦门大学开设的高尔夫课程能否培养出精英人士,也用不着人们去替他们操这个心,市场和社会也会作出实际的选择。因此,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理智而平和地欣赏这场“高尔夫学生运动”,无须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过多地担心,高尔夫打不伤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