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3岁深大开招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31 南方日报

  深圳大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在校园里几乎无人不知,2006年因此将成为深大校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长期以来,深圳吸引了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却一直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博士,深圳大学10月上旬的招生公告宣告了这一历史的终结。

  报名竞争激烈

  虽然名额还要等审批,但咨询的人已不少。

  10月17日,“热烈欢迎教育部领导莅临指导本科教学评估”的大横幅高高悬挂在深圳大学办公主楼前,而在9个月前,同一栋楼上高高悬挂着的是长达70米的“祝贺我校申博成功”巨型条幅。

  一位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大二冯姓女生回忆说,当时学校开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会议,很多人知道学校申请博士点成功之后很是欢欣鼓舞,“老师对我们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无比happy”。她异常兴奋地告诉记者。

  虽然已经时隔9个月之久,然而,10月8日,当深圳大学2007年博士生招生工作全面启动的时候,一股热潮又开始在深大静谧的校园里涌动起来。“深圳大学2007年博士、硕士招生信息”用红色的字体突出显示在深圳大学的主页上面,点击进去之后,“被我校正式录取的博士生全部免交学费,每月发给普通奖学金1000元”的奖励措施醒目地跃入眼帘。长期以来,深圳吸引了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却一直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博士,深圳大学的招生公告宣告了这一历史的终结。

  “目前的具体数目我还不知道,要等到11月底报名结束的时候才会出统计结果。听说第二天就有十几个人报名。”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苏东斌表示。

  从北师大保送过来的研究生庚丽娜告诉记者:“我愿意选择继续读博,不过导师建议我先考虑工作一两年之后再回来深造。”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李公透露了自己的决心:“我很希望有机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对特区进行研究,在深大这样的一个研究阵地继续深造”,“但是竞争很激烈”。

  庚丽娜、李公是在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研究中心等待导师的间隙接受记者采访的,他们都是该中心研三的学生。深圳大学公布的200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该校2007年共有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政治经济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博士生,计划招生30名左右。虽然这一数额还要等待教育部的最后审批,然而,前来向苏东斌咨询的人已经不少。

  按照计划,每个专业各招10名,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学术带头人谢维信介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目前有4名博导,而政治经济学和光学工程分别有5名和6名博导。“我也打算继续读,但是竞争这么激烈,不抱很大希望。”本科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于伟峰表示。

  绿灯专为深大开启

  所有申请单位中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仅深大一家。

  “2005年申报时我们都参与了填表等很多工作,很辛苦的。”于伟峰表示。其实,在于伟峰等人所作的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背后,深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历的艰辛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早在2003年,深圳大学就已经向教育部递交了新增博士点的申请,而这份申请并没有获得通过,横亘在年轻的深圳大学面前的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时间界限。“教育部规定了授予10届学士学位才有资格招收硕士生,这需要14年的时间;而授予8届硕士学位之后才可以招收博士生,这又需要11年,所以,一个本科教学单位至少需要25年才可以授予博士学位。”曾任深圳大学校长的谢维信表示。

  而1983年深圳大学才正式成立,到2003年恰好20年时间,如此年轻的一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没有先例的。在2003年的申报中,151个申请单位,深圳大学的得分位列第14名,“3个学科点的初审结果也挺好,但是这所大学太年轻了,年限不够,所以最终还是落选了。”谢维信不无遗憾。

  “1996年深圳大学首批3个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生,1998年增加为9个,2000年增加为18个,2003年38个,2006年达到66个”,谢维信用数字向记者梳理着深圳大学的高速发展,“人才结构上,1996年43名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7名,到了2005年则分别达到222名和334名。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在广东省内仅次于中山大学。”

  2005年,考虑到深圳大学的飞速发展,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将授予硕士学位8届以上的规定作了一个小小的改动——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即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一小小的改动却为深圳大学大开了绿灯,“这项改动好像就是针对深圳大学的,所有申请单位中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仅此一家。”谢维信很是激动。

  尽管如此,申博的障碍并没有完全扫清,苏东斌教授对申请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点遇到的困难至今记忆犹新。“博士点不给北大、人大给谁?深大的学术积淀不像其他大学那么深,申博比较困难。北京学术界的几个大的学术基地就提出,深圳大学搞好务实经济,如金融、物流就行了,还申请什么基础学科?这种心理障碍要打破。”

  对于这种质疑,苏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反驳,他们制订了一本精美的《政治经济学学科简介》,这本对于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学生培养、学术成果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的册子评审委员人手一册。“很多委员看完之后就不再反对了,我们的成果摆在这里。”

  苏教授回忆说,那次的评议获得了94.4分的高分,以全国第一的名次稳稳地将博士点收入囊中。“当时我们是三个没想到:一个是拥护深大申博的人没想到,一个是反对的人没有想到,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没想到。当时我们觉得能进前10就很有希望了。”

  从一开始就严谨学风

  如果师兄抄,师弟师妹都会看样子。

  就在人们都在关注着研究生教育会不会和本科教育一样,走向全部收费之时,深圳大学作出了一个有魄力的决定:正式录取的博士生全部免交学费,每月发给普通奖学金1000元。以北京高校的一般收费水平3年博士5万元的费用为标准,深圳大学2007年将为此支付186万元,而3年之后,这笔费用将会上涨到558万元。

  “这笔钱表面看来很大,其实并不大。把钱用在培养人上学校是很有眼光的,我们相当一批好学生是来自农村的,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向父母要钱来读博是比较困难的。解决了农村孩子的学费问题,他们就可以一心求学,这是最可靠、最聪明的办法。”苏东斌教授对此十分支持,“这笔钱对深大不算很多。”

  “我们的博士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毕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作为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谢维信有自己的思考。他为自己未来招收的博士生划出的路线图是这样的:前半年为课程学习时间,对本门学科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此后跟导师在科研领域内钻研,结合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写作博士论文,获得创造性成果。“学术基础”和“创造能力”是他为学生定下的目标。

  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备受诟病一个现象是博导带研究生过多,对此,苏东斌表示,自己理想中的学生数量最多3个。

  “在全球资讯时代,老师和学生已不是封闭的师徒关系,形成一个小圈子,而是师生平等地研究问题,不要把导师作用看得太重。”苏东斌对此亦有自己的看法,“导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在领域里介入到一定程度的独特研究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我一开始就会把学风严谨起来。如果师兄抄,师弟师妹都会看样子。我会要求自己的学生,不管引用多长都要说出来。”苏教授表示,要从开始就严格防止学生剽窃,纯洁学风。

  三个专业胜出的背后

  由于清华、北大、人大教师的支援,深大从创校起电子、建筑、经济学就是强项。

  据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深圳大学申报博士点时还有一个文艺学专业。那么为何最终是其他三个专业胜出呢?

  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时,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抽调来了不少骨干教师支援,首任校长就由清华大学副校长、两院院士张伟担任,人大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方生担任副校长。“由于清华、北大、人大教师的支援,深圳大学从创校起电子、建筑、经济学就是强项。”谢维信透露。

  就在成立当年,在方生的带领下,“深圳大学特区经济研究所”就呱呱坠地了,这个专职的研究机构1996年拓展为“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2001年晋级为教育部认定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谢维信表示:“经济领域有一批从人大来的专家,这是深大政治经济学很好的历史传统。”

  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苏东斌,在1993年调入深圳大学之前长期供职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我这个年纪的人在其他学校早就是博导了。很多人还是比较熟悉我的,对于老一辈,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对于年轻一代,我是领头人,我们申博成功和这个也有一定的关系吧。”苏东斌对记者表示。

  和苏教授一样,谢维信教授也是从内地调来深圳大学的,而这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早在1990年就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1990年,“电路信号和系统”专业一分为二,成为“电路与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是年,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设置博士点,谢维信成为该专业第一批博导。1996年,他卸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走马上任深圳大学校长。

  在他的身边,这个专业集聚了一批国内外博士,研究成果和经费一直处于高水平。谢维信自豪地说,“这是2005年申报时全国同类评议组中唯一全票通过的学科。”由于深圳大学没有博士点,谢维信只能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培养博士,至今他已经带出了57个博士。

  三个博士点中的另外一个专业——光学工程的学术带头人牛憨笨来到深大前供职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头上已经戴着两院院士的光环。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术威望和资源,还有西安光机所的16名研究人员。这个团队集体性跃入深大之后,获得的是8000平方米的新实验室和6000万元的设备费,因此,深大光电子研究所从一开始成立就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离全国50强还有多远?

  未来的路还很长,博士点建起来很艰难。

  深圳大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在这个校园里几乎无人不知,这注定成为了2006年在深大历史上打上深刻烙印的事件。“这意味着深圳建立起了完整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硕士、博士点都建立起来了,这是历史性的。这也证明了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获得了全国的认可。”谢维信表示。

  苏东斌教授的喜悦之情不亚于谢教授,“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北大、清华、人大来说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恐怕都不是个事儿,但对于深大来说,没有博士点是抬不起头来的。”

  “23年就拿到了博士授予权,这是一个奇迹。深大以前的发展是横向的,集中在本科教育。后来深大开始重视硕士教育,从而开始了纵向的发展,而博士点申报成功在纵向上延伸了教育网络。”庚丽娜对记者表示。

  尽管不无自豪,苏东斌教授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未来的路还很长,博士点建设起来还很艰难。”2003年深圳大学20年校庆的时候,喊出了一句大胆的豪言壮语:2010年冲进全国高校50强。这在当时遭受了不少人的怀疑,质疑者给出的理由之一就是深圳大学没有自己的博士点。

  尽管2006年初这一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成为了现实,而在部分专家眼里,深圳大学还有许多课需要补上。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卫平表示:“深大城市大学的定位限制了生源,50%是深圳本地学生。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生源,应该教学、科研并重。”

  同样是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北京有100多所高校,上海有70多所,广州有50多所,即使是内地的西安、武汉等城市也是高校云集,而深圳却面临着只有一所本科大学的尴尬。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相南翔建议说,如果有一所真正的城市大学,来培养省市子弟,放开深圳大学内地生源,深圳大学的发展将更快。

  对于新大学的争议已经不是新话题了,从深圳两会时有人大代表提出过增设一所新大学到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再到深圳市政府拍板决定“十一五”期间建立“深圳科技大学”,深圳新大学的梦想似乎已经不再遥远。

  “办好深圳大学和新建大学有一个时间衔接的过程”,谢维信也赞同深圳市高校过少的境况应该得到改变,而他更重视的是“如何进一步办好深圳大学,推进现有大学的发展,是深圳目前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

  图表略,详见报。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黄超高欣亮刘丽

  摄影何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