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正视当前高校诸多怪现象(祖丁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34 东方网

  近1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在数量上绝对可以说是已经“超英赶美”了。但在人们还来不及为此欢呼雀跃的时候,整个社会却又开始为每年数以百计大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犯愁了,大学生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就像产品没销路,责任首先在生产企业一样,一定是大学本身出了问题。针对目前中国高校的现状,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究竟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是要搞世界一流的衙门?只要仍然将大学领导作为一级官员,弥漫于高等学府的必定是自上而下的官府气息。高校的行政化造成追求教育GDP和追求教育官员政绩最大

化的浪潮,而作为高等教育本身的教育质量,却开始逐渐成为一种遭人诟病的硬伤。于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经逐渐演变为当今中国一道颇为“触目惊心”的景观。

  的确,有人甚至把大学就业与下岗职工就业、农民工就业并称为“我国三大就业难题”。当然,大学的问题远远不止是毕业生的就业难……

  北方一所著名的高等院校的教授呼吁:高校不能成为学术腐败的寄生地。那么,高校到底怎么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让社会各界质疑的总括为高校三大怪现状:一是高校论文越堆越厚,为什么精品越来越少?二是培养的学生学历越来越高,就业为何一难再难?三是一些高校“衙门化”越来越重,“官本位”意识越来越浓。

  当前高校出现之现状,不得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正视吗?是啊,人们心中的“象牙塔”,到底还要倾斜多少度?

  论文虽厚,精品有几何?在一所知名的大学的网站上,2005年上半年,有两则留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4月8日,一位网友对上海交通大学57岁的教师晏才宏的去世表示感慨,晏老师因为没有论文,去世时仍是讲师,他淡泊名利,对职称从未挂怀的洒脱精神,认为在现行评价体制下,书教得再好也当不上教授。5月29日又有网民对浙江一名大学教授3年发表80余篇论文一事进行评论:“当你肆无忌惮连篇累牍地在垃圾杂志上疯狂‘制造’论文时,你是否想过你正在浪费国家所给予你的巨额科研资金和巨大荣誉?你的良心何在?……难道你每篇论文的7000元奖金和明星教授的风光比什么都重要吗?”

  是的,这是一个高校评价体系的问题,一个教师的优秀与否,到底是看论文、科研还是看教学?事实上真正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有专家指出:“现在论文研究成果转化率少得可怜,有的不到20%,是一个悲哀!”也有教育界人士表示,越堆越厚的论文在社会上广受质疑。这与诸多领域创新乏力对比,形成莫大的讽刺。

  学历虽高,其中“泡沫”知多少?看来高校抢培研究生、博士生,有的教授一下子带几十个硕士研究生,有的博士生导师也要带20名博士生,真是举世罕见。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来水在今年两会上很有感慨地说:“我带了六名博士生,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真不知那些带了20名博士生的教授是怎么工作的。”当今高校对研究生或博士生也是高收费。对教授来说,多带一个就是多一份报酬,带的研究生、博士生多了,不仅钱多,而且作为助手(打工仔)去科研、搜集资料、写论文,不用花很多时间辅导,还可发表论文时教授名字放头条。对研究生、博士生到时发给证书就行,不是名利双收吗?!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的确,近年来,国内大学培养的高学历学生数量增速惊人。目前在校研究生近百万人。最近五年里,年平均增长23%;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在这样高速增长的背后,催生了种种怪现象:一个只有一万名本科生的学校,研究生却招了5000名;近日南京大学2006年研究生报到。有3300人以上(包括硕士、博士),而今年新招本科生3200人,今秋南大研究生和本科生之比首次超过1:1,再加上专业学位招生,研究生大大超过了本科生。一个研究任务本来就很重的教授,却要带20多名硕士生与博士生:一些学生不管成绩怎么样,总想花钱打通关节,再高的文凭也可拿到手。像这样的文凭究竟有多少价值——没有真才实学!

  再说,长期以来,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成为一个行政组织,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长官意志根深蒂固。《大学有问题》一书的作者熊丙奇把这归纳为“行政思维办学,特权思想治校”,不可谓不精确。在许多大学,科研资金基本是由权力来支配的,所谓“小钱大评,中钱小评,大钱不评”就是科研资金分配现状的真实写照。整个项目过程就是“自己立项、自己招标、自己评价、自己中标、自己决算、自己验收”,在工商界,这是犯罪,在中国的学术界,这几乎是常规。此外,各类名目繁多的评奖、晋级、调工资、分奖金等,也是由权力等级来决定。总之,学校跟着政府走,学者当上教授、博导并不算功成名就,只有当上了处长、院长、校长,事业才算真正步入了辉煌。

  对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们开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211”工程,后来又出台的所谓“985”工程。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都是由政府来主导和推动,从资金和政策上大加支持,希望能够人为地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大学来。而事实却是:2004年11月,由《泰晤士高教增刊》评出的一项新全球大学排名公布,排名最前靠的北京大学仅在第17位;而2005年中在另一份根据“获奖诺贝尔和菲尔兹奖人数”、“高引用率研究人员人数”、“《自然》和《科学》论文数”、“SCI论文数”、“教职人员平均学术表现”等指标的排名中,清华大学仅排在第187位,而北京大学更是跌落到第244位。北大、清华已被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远远抛在后头,就更不用说其他了。

  另外,大学的制造还体现在“大学城”的兴建上。2000年8月,先是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开张,接着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其后两年之内,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多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据统计,目前正在建设的31个大学城中,规划总面积达6146.87公顷,实际用地总面积达3161.937公顷。而事实上,全国许多大学城还未建成,就已经由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几个亿,因资不抵债,面临破产。今后只有向学生高收费或乱收费,再就对银行赖债成为死账了之。

  诚然,高等院校怎可以政府的行政组织单位、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长官意志来办呢?!高校怎么办成“衙门化”了呢?如今,高等院校的诸多怪现状该引起国家认真正视了!


作者:祖丁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