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爱心妈妈王光美 荣誉伴你离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50 四川新闻网

  和谐社会需要“光美精神”

  亦菲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10月13日凌晨逝世,享年85岁。从大小媒体对此争相报道、许多网友争相点击这一点来看,王光美的逝世已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悼念致哀。引

人注目的是,众多媒体是在刊出题为《四天前辞世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获“中国消除贫困成就奖”》一文中披露这一沉痛消息的。(见中新社、《京华时报》2006年10月17日、18日)

  不言而喻,王光美身上的光环主要的不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而是她晚年致力倡导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这深深的脚印。

  在10月17日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举行的颂奖大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对王光美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动情地对王光美生前对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媒体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光美重新出来工作,也有不少的机构先后几次请她担任这个会长,那个顾问。她只是偶尔出席一下,而对那些炙手可热的“官职”却一概不要。但当时有关领导请她出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时,她却没有推辞。面对一件很有难度的工作,王光美从不退缩从不犹豫,而是勇敢接“差”。她为此项工程题词是:“幸福工程,惠及母亲,造福社会”。作为第一批捐款者,她把中央发给她的2000元过年钱,全部捐献出来。从1995年2月到2005年底,在王光美这位“义务打工者”主持工作之下,“幸福工程”已投入了3.1亿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389个项目点,救助贫困母亲近15万多人,使70万人口直接受益。后来,王光美为了这个“幸福工程”不惜把家中珍藏的器物全部拍卖,用拍卖所得的56.6万元全部捐献给“幸福工程”。(见中国扶贫基金会2006年9月6日)

  王光美的晚年与中国扶贫事业紧紧连在一起。扶贫,使万千受困中的母亲得到救助;扶贫也使千家万户记住了王光美。因此,当王光美走完人生历程时,人们自发地用泪水、用鲜花、用网评对一位与人民利益休戚与共的坚强女性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人们自发地悼念王光美,乃在于王光美身上折射着一股“光美精神”。这就是为人民事业发“光”,为困难群众送“美”送暖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贫困则是严重的不和谐因素。权威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比较我国1978年的2.5亿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已显著下降。但是,这2365万绝对贫困人口由于都处于农村及边远地区,要尽快帮他们摆脱贫困仍然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事情。因此,需要发扬“光美精神”,把扶贫事业作为每个地方、每个官员的责无旁贷,一如既往地抓到底。一旦扶贫计划落到实处,贫困户不但显著减少,社会也会充满阳光,促进社会和谐就会成为现实。

  和谐社会需要“光美精神”又彰显“共建共享”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对于各级官员而言,“共建”尤其重要并首当其冲,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官员既要率领人民群众按中央规划的宏图去建设,同样需要官员率先垂范,人人出力出智。王光美从事“幸福工程”尽管已到了晚年,但依然奔波不止,既展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展示了“情为民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毛泽东曾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出力,需要“共建”,王光美生前的事迹就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作者:洪巧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