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劳动者之歌:人民调解员李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55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0月19日电 题:人民调解员李琴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有一个“人民调解李琴工作室”,工作室的“头儿”叫李琴。人民调解工作室,是个新鲜事物;69岁的李琴,是一位从事调解工作30多年的传奇调解员

  上海全市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9%,而李琴所在的江苏路街道已经达到23.4%。老人问题,是李琴调解得最多、也最花精力的问题。涉及老人的纠纷,大多是财产、赡养、继承类。而这样的纠纷,大多发生在子女下岗、住房紧张的家庭,难度相当大。家长里短,能严重到哪儿?李琴痛心地说:“一位老人怕媳妇打她,每天戴着安全帽睡觉。哪知有一天,媳妇把一盆冷水浇到床上。”

  “老人的问题在我手上得不到解决,我会很难过。”李琴说。她一面精心调解老人和家人的矛盾,一面为有需求的老人寻找合适的养老院。李琴的标准是:要能解决吃饭、看病,但价钱又不能高。这样的地方很难找。1999年,她找到了奉贤区的奉城护理院,跟院方开展艰苦的谈判,把底牌全亮给人家看:老人们年纪大、退休早、毛病多、收入少。最后,院方被她的诚意感动,住院费每人每月700元。李琴回到街道一说,居然有50多位老人报名要去那里。现在,“江苏路街道维老后方基地”的牌子就挂在奉城养老院的大门上,目前有40多位老人在此颐养天年。2004年,李琴又找到奉贤区维丰颐养院,解决了街道无保障老人的养老问题。

  说起去敬老院,还有一段故事。一家的儿媳妇看上婆婆的房子,总是给婆婆脸色看。老人不堪忍受,找到李琴。李琴劝她去敬老院,同时让老人写份委托书,把房子委托给李琴。儿子、媳妇听说这事便找到李琴,李琴告诉他们:“钥匙在我这里,我准备把房子租出去,房租付你们老娘的住院费。租给别人500元一个月,租给你们只要300元,你们要不要?”儿子、媳妇欣然答应。现在,这笔房租依然支付着老人的部分住院费。

  2003年,李琴和街道签订协议:李琴成立调解工作室,街道每年为工作室提供经费12万元,李琴和其他工作人员不再是“公家人”,不再“吃皇粮”。60多岁的李琴成了“社工”,“一不小心”勇立一回潮头。对于推进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专业化,李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说:“什么是社工?不就是为社会服务吗?我没有去过外国,不晓得国外的社会工作者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搞这个要有中国特色。这个中国特色我先来探索。”

  在李琴工作室运行成功的基础上,上海已经全面推开人民调解工作室制度,基本每个街道、乡镇都成立了工作室。政府通过向调解工作室这样的社会中介组织购买服务,从纷繁复杂的民间纠纷中解脱出来。同时,调解工作室实现了调解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质量更高,调解效果更好。(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