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陕北百姓至今叫他老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2:10 北京晨报

  见证: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70年前,一个被美国记者斯诺誉为“罗宾汉”式的革命领袖倒在他曾驰骋一生的疆场上。那一年,这位西北红军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最早创始人,年仅34岁。

  传承:

  他是亲自为士兵拉风箱炖羊肉的好领袖,他是陕北人朴实厚道的乡亲“老刘”,他是妻子眼里铁一样坚强的男人,他是女儿心中永远儒雅宽容的慈父……“陕北王”刘志丹唯一的女儿、78岁的刘力贞老人,向我们动情地追忆她挚爱的儒将父亲。

  面对百姓

  陕北百姓至今叫他老刘

  回忆:周总理曾感慨地说:“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流着泪上下摸刘志丹,说志丹是个清官。”

  继承:为了纪念这位“陕北王”,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历年来有百万人来烈士陵园,瞻仰、怀念他。

  ●拉风箱为战士炖羊肉

  “父亲在我心中,是一员儒将。”9月6日,在西安朱雀路省干休所的家中,刘力贞望着父亲的半身照片深情地说。那是刘志丹在黄埔军校时拍的戎装像。刘力贞和父亲长得确实很像:高高的颧骨、细长的脸庞、朴实又略带腼腆的微笑,最像的是眉宇间特有的英气。

  刘志丹牺牲时,刘力贞还小,她只保留着关于父亲的片段记忆。父亲在她心中是山一样的人,威严但文雅慈爱。她说,当年陕北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呼父亲为“老刘”,这个称谓现在好多陕北的老人仍在亲切地叫着。

  父亲与战友亲如兄弟,母亲为他做的衣服总是一会儿就不见了——父亲一出门就将衣服脱给那些没棉衣的战友。父亲还经常把自己的马让给别人骑。刘力贞还清楚地记得,1934年春,母亲背她去队伍里看父亲,当时身为首长的父亲正在亲自拉风箱,给战士们炖羊肉吃。

  ●清官形象感动周总理

  在陕北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为人民把身翻……”因为“老刘”威望高,好多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刘力贞的母亲同桂荣为“刘嫂子”,后来连毛主席也跟着这么叫起来。

  1946年,周恩来探望刘力贞母亲时,说起1936年刘志丹带伤东征前的情形感慨万千:“走时,群众夹道欢迎红军,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流着泪上下摸他,说志丹是个清官。他在群众中有那么高的威信,我看到这些情景也流了泪!”

  生前刘志丹是百姓爱戴的英雄,死后的陕北乡亲们仍然年年祭奠着他。刘志丹死在了异乡,可他的尸骨越过群山运回了陕北,葬在他的出生地保安县。1936年6月,为了纪念这位“陕北王”,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历年来共有百万人来到刘志丹的烈士陵园,瞻仰、怀念着他。刘力贞说,好多父亲的老战友来到父亲的纪念碑前仍然禁不住动容。

  面对家人

  头回挨打因为伤害鸽子

  回忆:父亲一把夺过鸽子,上去就给了她一巴掌,告诫她说,“我们打的是反动派,但决不干残忍的事,没有爱心的人,和豺狼有什么区别。”

  继承:“与人为善”成了她一个做人的信条。

  ●没有爱心的人就像豺狼

  由于父亲经常在外打仗、常常不着家,小力贞对父亲很是依恋,几天不见她就要缠着妈妈要爸爸。父亲的善良对小力贞影响很深,她到现在也忘不了头一次挨打的情景。有一天,她拔鸽子的羽毛玩,刚好被父亲看见,父亲一把夺过鸽子,上去就给了小力贞一巴掌。刘力贞神态严肃地回忆说,“当时父亲特别生气,他告诫我:‘人在世必须要善良,我们打的是反动派,但决不干残忍的事,没有爱心的人,和豺狼有什么区别。’”后来刘志丹叫人把这只鸽子训练成信鸽。这件事对刘力贞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与人为善”成了她一个做人的信条。

  ●敌人捉拿家人烧房刨坟

  1934年,国民党派大军围剿陕北红军根据地,悬赏捉拿刘志丹的家人。刘力贞的爷爷带着全家老小十余口人逃到山林里。敌人烧了刘家的房子,连祖坟都被毁掉了。刘力贞的母亲带着她藏到袁家沟一个山洞中,一住就是8天,每天仅靠雨水和炒面充饥。后来,亲戚找到了他们并把他们接回了家。

  时至今日,刘力贞仍依稀记得那个让他们母女俩心惊胆战的地方:“洞里阴森潮湿,附近狼嚎猫头鹰叫,阴森恐怖。晚上我趴在母亲怀里一动都不敢动……”她坦言:“我这个人很少哭,是革命生活让我胆子变大了。”

  

陕北百姓至今叫他老刘

  穿军装的刘力贞在斯诺眼中成了可爱的“小元帅”。

  ●国民党俘虏“害死”儿子

  1935年,刘力贞的母亲为她生下一个小弟弟。弟弟5个月时,有一天突然发起高烧,当时一个国民党俘虏军医给弟弟开了药,没两个时辰弟弟就口吐白沫断了气,再去找那个军医时发现人早就溜了。为此,刘力贞的母亲一直都怀疑是那个军医害死了孩子。

  从前线回来的父亲得知此事后,这个铁一般的男人愣住了,他默默地流着泪,直挺挺地站了好久,后来他强忍悲伤反过来劝慰妻子:“桂荣,你要想开些,干革命要舍得一切,要豁出自己的生命,包括亲人在内。只有彻底消灭反动派,才能有我们的自由和幸福。”

  面对生死

  毛主席下令“刀下留人”

  回忆:父亲经历了这么大委屈,可从未心存怨恨。他说:“毛主席、中央来了,事情就好办了,要相信中央。”

  继承:父亲坦荡的心胸深深影响了刘力贞,她始终坚守一条原则,要团结,绝不搞内部斗争。

  为防火并凛然入虎穴

  1935年10月,可怕的“肃反”运动开始了,原26军营以上干部以及陕甘边区县以上干部全被抓了起来。刘志丹也被保卫局骗离前线。刘力贞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事前就知道了抓自己的密令,可为了防止内部火并,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刘志丹还是大义凛然去了根据地首府瓦窑堡。一去那儿,刘志丹立即被投进监狱。

  毛主席下令“刀下留人”

  就在生死关头,到达吴起的毛主席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并派代表赶赴瓦窑堡接管了左倾错误领导控制的保卫局。11月初,刘志丹终于被释放了。回到家,刘力贞一下子扑到父亲的怀里放声大哭。而此时,原本身强力壮的父亲已被折磨得伤痕累累:他的手指被绳子勒得露出骨头,手腕和脚脖也被重重的镣铐磨得血迹斑斑……

  蒙冤受屈不心存怨恨

  父亲经历了这么大的委屈,可他从未心存怨恨。刘力贞至今仍牢牢记住父亲说过的话:“毛主席、中央来了,事情就好办了,要相信中央。”周恩来后来这样评价刘志丹:“刘志丹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对党忠贞不渝,光明磊落,遵守纪律,顾全大局。”

  父亲坦荡的心胸深深影响了刘力贞,当记者问“您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时,刘力贞毫不犹豫地说,要团结,绝不搞内部斗争。

  牺牲前夕最后探家人

  1936年2月,党中央命令刘志丹和宋任穷率领红二十八军,插入晋西北地区,配合中央红军打通走向抗日前线的道路。临行前,父亲叮嘱母亲:“出发前带孩子来看看我吧。”另外,他还抽空去看了看老父亲,“这都是父亲打仗出发前从未有过的举动,或许他当时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三交镇战役中弹牺牲

  部队很快打下神木沙峁镇,渡过黄河,横扫兴县黑峪口、康宁镇。4月14日,在三交镇战役中,一颗子弹打中了刘志丹的左胸。一个被美国记者斯诺誉为“罗宾汉”式的革命领袖永远地去了——倒在他曾驰骋一生的疆场上,倒在他深深眷恋的黄土高坡上。 晨报记者 金星 彭岚兰

  刘志丹堪称千古英雄

  红军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 李安葆

  “刘志丹足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千古英雄。”李安葆教授开门见山地评价这位陕北红军的创建者,“没有他和他的陕北红军,很难想象长征将在何处落脚,也很难有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胜利。”

  李安葆认为,刘志丹创建了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这位传奇英雄所有的奋斗和牺牲,都是为着解放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因此,刘志丹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晨报记者 姜葳

  

陕北百姓至今叫他老刘

  我不能亵渎

  父亲的英灵

  刘志丹牺牲时,还是孩子的刘力贞好久都不能接受父亲的死,她常常在梦中与心爱的父亲相遇,父亲高高地把她举过头顶,亲切地叫她“贞娃”……说到这,老人沉默了,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

  在《西行漫记》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刘志丹的英勇事迹。文末写道:“在保安(今陕西志丹县)我遇到了他的遗孀和孩子,一个漂亮的6岁小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装;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那里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个‘土匪’父亲而骄傲。”岁月蹉跎,当年的“小元帅”刘力贞如今已是78岁高龄。

  刘力贞的家很俭朴,虽然宽敞整洁,但光线有些暗,整个屋里没有惹眼的现代家具,墙壁也未经粉饰。客厅的墙上挂着七八张刘志丹和妻子同桂荣的照片,照片都被擦拭一新——刘力贞用这样的方式日日怀念着已经远去的父母。

  刘力贞说,她当初之所以选择学医,是因为好多百姓因缺医少药病死,她只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做点什么。几十年来,不论是从医还是从政,她从没有因为自己是刘志丹的女儿而自恃优越。老人淡淡地说:“我愿意真心诚意、不计名利地为老百姓做些好事。我只想做一个小小的工蜂。父亲是我做人的榜样,我从来没想过要借父亲的名为自己谋私利。我不能亵渎父亲的英灵。”

  晨报记者 金星 彭岚兰 文并摄

  今天我们在

  经历新的长征

  毛主席说:“没有陕北,中央红军就下不了地。”说陕北红军不能不提刘志丹,所以一踏上陕西,记者首先拜访了刘志丹唯一的女儿刘力贞。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刘力贞娓娓道出了70多年前关于父亲、关于红军、关于自己死里逃生的记忆,这位78岁的老人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能力着实令记者吃惊。最令记者震撼的是老人的坚强。她是个情感内敛的人,笑容如孩童般真挚腼腆,每每述及自己的父亲,她总是强忍悲伤,任凭泪花打转但绝不会让它流出眼眶,那表情让人心疼、敬重。

  刘力贞老人说,红军长征的历史虽然早已过去,但是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同样是在经历新的长征,我们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长征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采访结束后,老人极力推荐我们去延安看看,因为昔日贫困的老区如今已是大变样了。记者随后在延安、吴起镇的见闻印证了老人的说法。

  如今的陕北已经不再是当年斯诺笔下那个“贫困不堪”的地方了,延安和吴起都是建在山坳里的城市,不算大的城市却很有些都市气息,满眼的出租车、高档宾馆、夜幕下的霓虹、现代化的商场……

  往返于延安和吴起之间的公共汽车,在陡峭颠簸的沟壑之间穿梭了几十年,可窗外的风景却大不相同了:如今的沟壑已是绿草如茵,群山披绿。70年前“尘土飞扬”的小镇吴起如今已成了黄土高原最绿的地方。

  其实,何止是在古老的陕北,在今天的整个中国,一场发展的革命、富强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场新时代的长征任重道远,我们没有理由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遗忘脑后。70年后新的长征仍将继续!

  晨报记者 金星 彭岚兰

  

陕北百姓至今叫他老刘

  刘志丹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