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人生来就是“二手动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0:06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喜欢别人拥有而自己稀缺的东西,是人的本性,而别人的东西再好,当被自己拿来后,已经变成二手货,所以,人在本性上都是二手动物

  当下出现了很多以用二手货为品位的人士,他们中不乏世俗意义上的达官和贵人。

按理说,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本性,如果说穷人用二手物品是不得已的话,仓廪足之后的物质达人追逐二手货就显得有些不近情理。

  但细想之下,原因又不那么简单,物质的新与旧是相对的,没有得到过的东西那怕是二手的对他来说也是新的,并且,任何人的物质占有量也是相对的,无产者想革中产者的命,中产者想谋巨富们的财,而巨富们返璞归真向往着无产者的粗鄙的生活。在无法革命和谋财的时候,能占有对方的一两件东西意淫一下,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精神事件吧,所以,阿Q式的穷人革命者总是直指有钱人家的姨太太们和大把的银子;而在富贵环境的豢养中,世俗的庸常生活也成为稀缺物品,所以英国的爱德华国王为了和美国的二手女人好而舍掉江山,红楼梦中贾琏有了出身名门的王熙凤和色艺双馨的平儿还不够,非要和一个穷人家的二手女人搞在一起,难分难舍。

  现代经济学上反省说,大家一直在忽略一个平凡的道理,即一物的价格在某些情况下由消费者对它的评价决定,而与它的成本无关。二手货的价格就是这样的,往往一个人为了从别人那里得到二手货愿意付出比一手货更大的代价。

  说到底,列举古今多少事,喜欢别人拥有而自己稀缺的东西,是人的本性,而别人的东西再好,当被自己拿来后,已经变成二手货,所以,人在本性上都是二手动物。

  获得二手货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别人闲置或抛弃掉,自己通过较低的价格或接受赠予的方式获得,一种是别人还在使用,自己以较高的价格或干脆用非柔性手段获得。

  区别于战争频仍和盗贼四起的年代,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今日中国,二手物品的获得渠道上,买卖或接受赠予是主流方式,这种相对温和公平的方式客观上影响了当下中国的二手物品消费者,他们中间的一些人逐渐形成了二手格调,这种格调充满觥筹交错的幻境,充满自娱自乐的把玩,也不乏有实用主义者在斤斤计较的心算后露出诡谲的笑容。在这个时代,二手之于消费者,是各得其所,是物尽其用。

  格调是个精神上形而上的硬杠杠,它自动屏蔽了那些一味营营役役的为基本生活资料本能求索的人,同样是二手消费者,衣食足的人才有资格谈论格调问题。我们看到,小资开着中产淘汰的二手车故作潇洒的开往城市中的某个咖啡馆,中产搬进巨富闲置的二手别墅拿起角落里布满灰尘的高尔夫球杆作势挥舞,巨富到乡野收购农民们抛弃掉的旧凳子旧门框来装点自己纸醉金迷的居所。

  二手格调,总是给当事者有种自我迷失的不真实感。

  也有的二手消费者是百分之百的实用主义者,他们不是穷人,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由于不好高骛远,不哗众取宠,不想用另一个阶级的东西装饰自己的梦,所以,他们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不迷信二手格调。他们不仅买,也卖,对他们来说,二手东西的买卖就是资源的最合理化整合利用的过程,无关风月情调。

  社会发展到现在,中国人已经越来越不在乎是一手还是二手了,连纠缠了数千年的处女情结也非常淡漠了,英雄不问出处,美女不问几手,更遑论衣物器具以及房子和车子了。

  细想之下,每一个“二手”上面都可能烙着别人的指纹,别人的眼泪,别人的汗水,别人的凝视,别人的春梦,别人的记忆,它告别了一个人或一家人的生活,来到你的生活中,如果它有灵性,也会像贾宝玉脖子上的石头一样,给你讲述一段自己曾经的“红楼梦”。从此想开去,每一个“二手”,都需要善待,如果因为它是二手的,就破罐子破摔,毫不珍爱,那就是对自己当初审美的背叛和嘲讽。

  当然,在貌似二手的东西上面,实际上也经常暗藏着一些人的世俗玄机,比如英雄吕布就是栽倒在二手女人貂禅的裙罗下的。

  许多人把自己心爱的东西贡献给别人,都有可怕的动机,所以,“君子不夺人所爱”,这不仅教育人要学会谦让与婉拒别人的好意,也内含作为人自我保护的策略——因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二手物品的非正常获得值得每个人有所防范。

  又比如杨钰莹的保时捷跑车,相信男人们倒卖它的时候,已经不只把它看成车本身了。推而及之,许多名人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使用过的二手东西,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数量最大的收藏品之一,它们的价格在不断的竞拍中一路走高,已经远远不是当时自己作为一手时的身价了。

  而最为不堪的是,二手之举出现在官民之间的关系上。《太平广记》里记载说,一个叫阳城的朝廷大臣,被认为是非常廉洁的,穷得丁当响,而他常常拿出家里使用过的木制枕头、布被子去当钱,这些二手东西本来不值什么钱,但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去换,让阳城一下就能收入几万。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李径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