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舆论压力下的“选秀”节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1:19 云网

  众多关于“选秀”节目的评论已经充斥着电视娱乐圈。从以往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多数评论人都将目光对准选秀节目中典型的PK、短信投票、现场拉票、淘汰出局等煽情元素。无可厚非,这些元素确实让我们的选秀节目更具炒作味道。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手段,而非真正吸引眼球的选秀的内容。

  “走近”还是“远离”?

  选秀节目跌进舆论的漩涡,新策划的选秀类节目仍然义无反顾地希望和热门选秀节目搭上关系,他们既想摆脱舆论对节目的负面影响,以示自己高雅正统的面目,又想借助热门选秀节目由舆论漩涡带来的影响力提高收视率。于是,出现了“走近”还是“远离”的两难选择。

  在被称为“选秀年”的2006年,有22年之久的“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着力与选秀节目撇清关系,表示“大赛举办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选出优秀的歌唱艺术家,是经过专业的评委选出优秀人才,强调专业化”。其实,我们都非常清楚,“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以“繁荣音乐创作、推出歌坛新人、丰富电视荧屏”为宗旨,多年来发掘了如宋祖英、毛阿敏、阎维文、汤灿及韦唯等不少优秀歌唱人才,现在,这些人已经成为我们的优秀的著名歌唱家。然而,就在社会发展进步的今天,娱乐也呈多元式发展,这个传统的大赛在选秀节目热潮中稍显艰难,在选秀的议论声中亦占“一席之地”。

  还有一档我们熟知的传统栏目《大风车》,在“选秀之年”推出“非凡少年”,就仅凭有“展示才艺”、“有过淘汰”等环节就被视为选秀节目,质疑自然四起。对这一档少儿节目也被拉入了这场评论,节目负责人称,其实,“非凡少年”正是针对家庭教育现状,以“引发孩子潜质、启发孩子创造力,引导家长进行科学家庭教育”为己任。教育是强国之根本,身为教育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如何敢拿此做秀?

  选秀拓展电视综艺节目

  真正关注这类选秀节目的人们,对选秀节目应当具有这样的意识:“让普通观众从默默练习到走上舞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毕竟为草根阶层成功地铺就了一条需要通过努力和竞争才能成名的道路。

  当然,成名的人还是少数人,而广泛的参与正是缘于选秀节目对“普通观众强烈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因此,不能否认具有广泛平民化、强大参与性和空前互动性等典型特征的选秀节目为拓展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做出了成功尝试。

  现在有一种对选秀节目否认到底的批评,使得很多同类节目在推出的时候先表明自己不是选秀类节目,从而避免负面舆论,结果反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功败垂成。有学者指出,对选秀节目否认到底的批评,多是比较感性的认识。一种节目形式既然那么多人关注,影响力那么大,就希望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这样会让后面更多的节目不会因为怕受到与选秀类似的非议而不能正常发展。

  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都会引来评论,现象越具典型性、越具关注性,相关的评论就越热烈。而舆论的威力,正实实在在地敲打着我们电视节目的策划和编导,我们都知道,在“超级女声”之后,“梦想中国”曾在选秀的夹缝中挣扎,经过努力,凭借智慧和毅力,“梦想中国”终于走出了斗折蛇行之路而豁然开朗。一个好节目是否一定要在舆论的压力和运营的能力互相抵消中前行?

  选秀需要舆论的“矫正”

  “十一”国庆期间,“中国红歌”响彻祖国大地,其形式也不免于个人才艺展示。在许多已经灌输了众多“选秀”概念的脑子里,这也被认为是选秀节目。节目策划和编导为之也承受着压力。其实,既可以把“选秀”节目所要承受的舆论压力看成是成长的烦恼,也可以把其当做发展中的动力,一种新的综艺节目只能在舆论压力中实现节目类型的成熟。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较国外起步晚,各种类型节目,诸如娱乐谈话节目(即脱口秀)、真人秀、益智博采节目、综艺游戏节目等,包括选秀节目的众多形式的节目都有待成熟和完善,从而逐渐走向更加个性化、生活化、审美化。因此,各家的评论、各种的声音对促进节目质量的提升,进而助力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大有好处。(惠慧)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