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实名制崇拜背后的父爱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5:03 四川新闻网

  作者:朱四倍(

  “信息产业部正拟加强对博客的管理。”据消息人士透露,信息产业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研究成果将提交信产部供决策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19日)

  在手机实名制即将实施的情况下,博客实名制也呼之欲出。实名制似乎成了公共管理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论管理什么事物,公共管理者下意识的思维就是实名制,好象一施行实名制,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难道实名制真的就是灵丹妙药吗?如果真的是,公众为什么对此并不感冒呢?

  君不见,实名制至少有如下几种:储蓄实名制、证券账户实名制、高校BBS实名制、QQ群群主实名制、上网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献血实名制、娱乐场所实名制等,这些要么已经施行,要么已经引起公众的反感,可以说,公众已经被实名制所“围剿”。但这种图景是福是祸?恐怕孰难预料。不过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什么公共管理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实名制而非其他?为什么公众并不是很愿意接受实名制?公众和管理者思维与管理手段的背离昭示了什么?

  笔者以为,实名制成为一种流行的管理方式,有着鲜明的技术和文化困境。从深层次上说,政府父爱主义是催生实名制的重要因子。40多年前,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父爱主义,是怎样通过软预算约束,培植了厂商的投资饥渴和囤积倾向,制造了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管你,是为你好”就是政府父爱主义逻辑的体现。从传统的父母官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大包大揽,我们内心里一直习惯于作为子民,向往和接受政府的照顾。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亲自参与经济活动的少了,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干预监管的屡见不鲜。这种家长般的善意意志在政府的监管活动中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在面对技术困境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实名制遍地花开,当然,这样的选择逻辑还是如“管你,是为你好”一样:实名制,也是为了你好!但是,当下的社会需要政府的这种父爱主义逻辑吗?

  有关人士认为,博客实名制将难以执行。一直以来,网络是虚拟社会的形象已根深蒂固,欧洲有些国家也曾提议实行网络实名制,但最终未获国会通过而不了了之。但舆论的反弹,我们却不能顾作不见。因为这种实名制仅仅是个别政府部门本位主义命令的变通版,而非反映了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和折衷的权利义务分配。在政府父爱主义——善良意志的背后,社会和公众注定要为其付出一定的代价,正如政府父爱主义在计划经济时期带来短缺经济那样,这次也会带来公众私权利空间的萎缩,并且这样的社会代价与管理成本是那样的不合比例,这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可以说,实名制在侵蚀公众权利的同时,也无法获得公众的尊重。社会学者韦伯指出:“一切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种统治自愿地满足于仅仅以物质的动机或者仅仅以情绪的动机,或者仅仅以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作为其继续存在的机会。勿宁说,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起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对于一种制度来说,同样如此,不被公众认同和信任的制度,不但无法取得合法性,而且加重社会运行成本。父爱主义主义逻辑昭示了实名制还未出生就有夭折的危险。

  博客不是第一个采用实名制的领域,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必须明确,实名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它将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消极后果。那么,警惕政府父爱主义催生实名制崇拜,就应成为一种公共选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