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通讯:中国杂技武术在非洲的知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6:27 新华网

  新华网达累斯萨拉姆10月20日电(记者义高潮 程志良 冯雪)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中国的传统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了解,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知音。遥居非洲大陆的坦桑尼亚人姆瓦伊逢古和南非人穆塔基就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他们练习中国的杂技、武术,强身健体;他们教授中国的杂技、武术,传播中华文化;他们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一个坦桑人的杂技情结

  在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艺术学院,常能看到一个身着皂色中式练功服的坦桑尼亚小伙子。他就是有着坦桑尼亚“杂技第一人”美称的格弗雷·姆瓦伊逢古。

  姆瓦伊逢古今年23岁,中国名字叫“高飞”。谈起自己所热爱的中国杂技,姆瓦伊逢古更愿意用“高飞”这个中国名字称呼自己。

  高飞2004年9月到中国杂技之乡吴桥学习,用了一年的时间专攻草帽技巧、独轮车和小武术等技艺。尽管学习时间不长,但被公认为在同期18名非洲学生中进步最快、而且是个“练什么像什么”的学生。也正是这一年在吴桥的学习生活让高飞与中国杂技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中国归来后,高飞为进一步提高杂技技艺,投身到坦桑尼亚最有名望的巴加莫约艺术学院,边深造边练功。他不仅自己练,还经常举办培训班,把在中国学到的技艺传授给喜爱中国杂技的同学们,目前他正指导5名男女同学排练柔术叠罗汉。

  他告诉记者:“我正在组织一个杂技演出组,希望能够到各地巡回演出,让坦桑尼亚人还有非洲其他国家的人们见识一下中国杂技的精彩之处。”

  同学和老师们友善地称高飞的杂技小组为“中国杂技团”。目前这个小组已经排练成熟的节目有:耍帽子、耍火炬、流星锤、柔术叠罗汉、舞狮子和中国锣鼓等。

  2006年“狗年”新春,高飞曾率队到达累斯萨拉姆为在坦桑尼亚工作生活的中国人专场演出了两场杂技。当时在场的中国人掌声热烈,而当地人则无不看得目瞪口呆,高飞他们那些娴熟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把观众们迷住了。

  高飞还请记者向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转达他的愿望和思念:“请告诉我的恩师,我正在独自练习难度更高的耍四顶帽子,虽然有困难,但正在进步。我想念吴桥的老师们,我怀念中国的饭菜,将来我还要再到吴桥学习中国杂技。”

  一个普通南非人的武术生涯

  南非的索韦托有一家中国武馆,从1979年开办到现在已数不清有过多少学生了。这家武馆的经营者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功夫大师”、53岁的黑人弗朗西斯·穆塔基。

  当记者前去采访时,穆塔基正在当地一所华人学校的体育馆里向一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子学习拳法。他告诉记者:“我学习中国功夫不仅因为它能强身健体,更因为我喜欢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

  穆塔基从1976年开始习武,最早是在一个台湾人办的武馆学习。后来那个台湾人离开了南非,穆塔基便一边自学一边继续寻访名师。直到45岁时,他才遇到了现在的师父——来自北京的王氏父子。穆塔基说:“中国功夫讲究自律,讲究敬老爱幼,这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很相似,所以我非常喜欢。”

  索韦托的居民普遍收入不高,但只要感兴趣,只需交不多的费用便可到穆塔基的武馆来学习中国武术。有正常收入的学员每个月支付40兰特(合42元人民币),而经济窘迫的学员最低每月只要交5个兰特(约合5元人民币)就可学习。为了维持武馆的正常运转和组织学员参加武术比赛,穆塔基经常要自己向武馆贴钱。

  中国功夫不仅影响了穆塔基的生活,也改变了他家人的生活方式。他的夫人晚上会练一会儿气功,16岁的女儿也把中国功夫当成了最主要的业余爱好。也许是由于长期习武吧,穆塔基很多年没有因病进过医院,偶尔患个感冒,两三天也就康复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穆塔基越来越喜欢太极拳。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北京住上两个月,学学太极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