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二○○七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持续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6:22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你报公务员了吗?”这些天来成为大学里最流行的问候语。因为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拉开序幕。

  据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共有89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2000余名公务员。本次招考报名时间为2006年10月14日至24日。公共科目笔试将于2006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

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报名系统严重“塞车”招考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加

  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因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被人们比喻为“玻璃房里的竞争”。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公务员招考工作将继续坚持原则,积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以增加透明度。

  据介绍,本次公务员招考工作,将分为制定录用计划、发布招考公告、报名与报考申请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公示、备案等8个步骤。并将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录用的有关规定,将招考职位、招考政策、招考程序、录用结果等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为进一步采取措施便利考生报考,将有26个省(区、市)的考生,都可以实现网上确认,预计网上确认的考生人数将达到报考总人数的80%以上。

  由于今年开通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省份有所增加,报名人数的骤然增多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16日下午,记者一直尝试登录报名系统,却未能成功进入。17日上午记者通过拨打报考国家公务员技术咨询电话了解到,16日是因为同一时段访问该网站的用户过多,服务器来不及响应而导致了无法登录。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系统已恢复正常,考生报名不受影响了。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报名高峰的到来,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系统的“塞车”现象很可能会变得更严重。因此建议考生尽量避开报名高峰,选择低谷期间报考,确保成功报名。

  考试方式有所调整考试难度有所增加

  “本打算报B类职位,这样就不用参加申论考试了,谁知今年改规定了。”公共科目取消分类,所有考生均需考申论。这个消息让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小张郁闷了很久,因为他不擅长文科。

  根据已公布的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今年考试取消了自2001年来施行的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A、B两类的考试方式,将合并为一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将统一考试,所有考生均需考申论。

  从考试性质和考试目的来看,2007年考试大纲严格按照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公务员法》相关规定表述,由以往针对报考者进行考试变为针对已缺的职位进行考试。

  有关专家分析,从考试内容来看,此次考试大纲明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整体难度有所增加。申论考试内容为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仍采取主观性形式,增加了对考试答题要求的细化。人事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醒考生,最好不要上辅导班。因为公务员考试是一种能力考试,这种能力是靠平时积累获得的,是综合性的,临时突击和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

  招考政策继续向基层倾斜大学生报考要保持平常心

  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是否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将成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的“拦路虎”。

  中组部、人事部要求,为严格执行《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将继续提高录取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计划中,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数必须高于计划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计划中,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数必须达到计划总数的40%。

  今年的招考政策继续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倾斜。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改善基层党政机关人才队伍的结构,对报考基层岗位、特别是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岗位的,人事部将采取放宽招考条件、划定单独合格分数线等措施,以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针对部分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招考职位,没有或未达到规定年限的不能报考,考生需准确计算自己的基层工作年限。人事部明确规定:到2007年4月15日止,报考者在基层工作的累计时间可以计算为基层工作经历,而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计算为基层工作经历。

  今后几年,我国将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们几乎都把目光投向报考国家公务员。“这么多人参加竞争,大学生要懂得‘先就业再择业’的现实意义;面对‘公务员热’,大学生尤其要保持一份平常心,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几率。”中国传媒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林老师告诉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