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冒牌留学生"给执政者上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8:40 东方网

  怡然作品集

  近日,“假留学生”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起因是上海大学收到了数十位“留学生”的申请,这批学生都来自同一个省份,都是在国内接受高中教育,父母亲的出生地和工作单位均在国内,而他们所持有的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护照也是递交申请表之前一两个月刚办的。上海大学经过分析审查,认为这批学生为“冒牌留学生”,拒绝了他们

的申请。于是东窗事发,引起广泛反响。

  其实,不仅在上海大学,近两年来,上海交大、同济、东华、华师大等沪上高校的留学生中,中国面孔也有明显的增多趋势。复旦大学去年曾经开除了12名持有玻利维亚假护照的留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原籍在河南,也有一部分来自台湾,他们通过中介机构办理了假的玻利维亚护照。

  无论是真护照,还是假护照,中国人在中国留学总是事实。这种奇特怪异的现象早就存在,只不过最近才被揭露。而如果护照是真的,这种在国内“留学”的行为其实并不违法。2000年,外交部、公安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教育部第9号令《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外国留学生的考核和考试由各校自己负责。华裔学生加入了外国籍后,可以作为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其中,对于外国留学生加入外国籍的时间没有规定,从而给了国内一些人以可乘之机,国内有些应届高中毕业生甚至借此购买外国护照“变身”留学生,曲线入学,躲避高考。

  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官方的规定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要紧的是政策要超前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对策”,让“对策”不致于产生过大的负效应。这就需要足够的科学预见、政治智慧、执政能力、调控水平。一旦让“对策”钻了大空子,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就会被削弱乃至丧失,最终政策成了儿戏,成为一纸空文。而政策在执行后出现偏差,即使能进行补正、挽救,也显得很被动,而且足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这样的教训还嫌少吗?

  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务必深入调查、严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以发散性思维预测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慎重推出“新政”,而且要建立高度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有完善、补救措施。这些起码的道理其实根本不必旁观者“班门弄斧”,指手画脚。可是,有些制定政策的人们的所作所为,不时让人干着急,以致“皇帝不急急太监”。且以“冒牌留学生”为例,据本人所知,早有不少外地学生手持外国护照,在上海的一些重点高中参加“高复班”了。有些中学只顾赚钱,明知这些都是“假洋鬼子”,却眼开眼闭,任其参加“高考”升学,成为在国内大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这种情况,主管部门晓得吗?又准备怎么办?

  当然,政策难以一劳永逸,是要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执政者也会越来越聪明的。今年2月,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内地(祖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简章》,对华侨生的报名资格做了大调整,要求考生必须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并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报名时考生本人须持我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取得在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公证书或认证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参加报名。这一新政策,就是针对近几年华侨考生的数量出现非正常增长的状况而出台的。那么,6年前出台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也可以借鉴这个办法,重新“设防”了。而举一反三,我们在制定其他政策的时候,是否也要吸取教训,更聪明、更精明、更高明一点呢?


作者:怡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