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期待文物保护与干部政绩挂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12:00 光明网
张嵩

  已有1500年历史的浙江通济堰,是我国现存保护原貌最好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体系工程,至今还灌溉着数万亩良田造福于黎民百姓。可是,当地政府却要在通济堰的文物保护区内中心地带,建一个占用3000亩耕地的工业开发园区。在发展经济的决心和区政府强有力的“说服沟通”面前,尽管专家们强烈反对,但工业园区最后还是“如愿”开建了。(《法制日报》10月17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文化遗产遭到违法建设、开发的威胁和破坏,造成许多珍贵文化遗产损毁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建设工业园区,浙江省湖州市杨家埠地区古墓遭到严重破坏,文物部门出面协调,要求停工近两个月后,这一野蛮施工才真正停止,但此时,一座古墓已面目全非。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未经报批,擅自在始建于清顺治六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库伦三寺正中开辟了一条长约1000米、宽10米的公路,严重破坏了古建筑群的历史风貌,来往的车辆引发的振动给古建筑群造成了潜在的安全危害……

  为什么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屡禁不止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看待“政绩”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官员对当地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缺乏长远认识,摆不正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他们作为个人可能不拒绝文物收藏,作报告时可能对传统文化津津乐道,但在根深蒂固的政绩情结和GDP挂帅的考核机制的支配下,便不能不以眼前的经济利益作为最大的追求目标,盲目追求GDP增速,不顾一切地上项目、铺摊子。在这种畸形政绩观的刺激下,一些官员盲目认为,文化遗产带不来政绩,把文化遗产夷为平地,盖上高楼建大厦,才能带来滚滚财源和显赫政绩。

  据报道,苏州、杭州等地不久前推出了一项新举措,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干部考核,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的现象,追究各级领导的责任,这不失为一种可喜的探索。不包含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绩考核,在面对具体的先保护文物还是先发展经济的悖论中很容易减弱效果。很显然,没有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考核压力,纸面上的要求只能形成理论上的约束,未必能使一个官员真正上心。只有把保护文化遗产上升到和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官员才不会动辄以发展经济为名行破坏文物之实。而笔者以为,建设新城、发展经济是政绩,保护古城、留住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政绩,且后者做起来更不容易,更需要有远见。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期待更多的地方能将文物保护与干部政绩考核挂上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