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当腐败沦为一种生活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0:17 四川新闻网

  近日,一家企业为能吸引游客,将“腐败休闲游”用到了旅游广告之中,并将这些用语不规范的广告登上了报纸。对此,上海工商局虹口分局提篮桥(新港)工商所立即查处并叫停。(《新京报》10月23日)

  据报道,某公司以《悠游俱乐部》的名义组织和推广多条户外旅游路线,在对个别旅游路线做宣传时,使用了“三山岛腐败休闲之旅”、“典型的腐败休闲线路”、“腐败套

餐”等用语。其实,所谓的“腐败休闲游”这种说法对于广大市民和网友来说并不陌生,意指一种较为休闲、放松的旅游方式。然而,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偏偏要以“腐败”来命名,并且如此深入人心呢?这无疑发人深省。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写过一篇文章《腐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说,无论是腐败还是由腐败催生的潜规则,都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久而久之,腐败开始成为一种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成为社会中一种被人们接受或默认的价值。”在现实中,一方面,大家对腐败深恶痛绝,可是另一方面,许多人却又纷纷“向往腐败”,正如“腐败休闲游”这个广告所隐喻的,人们向往高品质的生活,就是一种“醉生梦死”、“腐败”的生活。

  在社会学中,由“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腐败亚文化”,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等。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统治者所倡导的一种主流价值观的话,那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则代表了一种反主流的文化。“腐败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将“权力”等同于特权,并默认掌权者所享受的特殊待遇,甚至一有机会就亲身“实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冈纳·谬尔达尔在研究南亚若干国家的腐败问题后,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指出,这些国家之所以腐败盛行,是因为“腐败的民俗学”。在谬尔达尔看来,这些国家的腐败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模式,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与主流价值并行的社会心理。腐败的民俗学,就是一种“腐败亚文化”。腐败亚文化的存在和流传,不但提高了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也使全社会的道德状况集体下滑,腐败被日常化、合理化。

  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除了“腐败休闲游”之类的广告外,腐败亚文化的渗透力还可以从每年炙手可热的公务员考试中管窥一豹。据报道,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再一次“热得发烫”。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除了看中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外,报考者最看中的是公务员职业“能获得切实利益”。事实上,在许多人心中,“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便可如何如何”,这种心态并不少见。

  就像扶贫理论中的“贫困陷阱”一样,腐败也有“腐败陷阱”,“腐败亚文化”所彰显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陷阱”。这个陷阱,有点像“囚徒困境”,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腐败成了每个人的最优选择。有人说,当一个国家处在腐败陷阱时,传统的抑制腐败的方法不起作用。就一个还未掉入“腐败陷阱”的国家而言,反腐败的措施无非是树立政府坚决打击腐败的决心和信誉,然而,一旦腐败沦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要扭转这种“腐败的亚文化”,最终还得依靠强有力的行政体制改革,依靠法治的雨露和民主的阳光。

  作者:林金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