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教育,何以成为分数与金钱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1:46 四川新闻网

  开学10天后,学校将原本随机分配的10个班重新分为正式录取的学生和通过捐资进校的学生各5个班。近日,武汉外国语学校对初一新生“二次分班”的做法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应。(《中国青年报》10月20日)

  据家长们介绍,9月1日初一新生开学报到,学校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10个班。军训和学前教育均以这次分配的班级为单位进行。到9月11日正式上课时,老师突然到教室按一份

名单点名,被点到的就要去其他班上课。二次分班后,2、5、7、8、9班全部为正常考入的学生班级,而1、3、4、6、10班则成为“捐资生”班。

  对此,“捐资生”的家长认为学校不该按成绩分类,如此一来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而正式录取学生的家长则认为不能让“差生”带坏自己的孩子,要“因材施教”。于是,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分数和金钱展开了一场博弈。

  很难说双方家长们的观点孰是孰非,因为,其目的都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嘛,其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学校将孩子们进行“标签化”的区别对待,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不管怎样,在这其中,孩子们显然都是无辜的,人为有意的“标签化”分班难免使孩子们产生心理阴影,而这样一来,显然并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贻害无穷。

  而事实上,不仅是孩子们,学校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国先现行的教育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合理、极端不均衡。在现行的教育分配体制下,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东中西部之间,教育投入多寡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80%的人占有20%的资源,20%的人享受80%的资源。于是便形成了教育分配的“马太效应”:越是地方财政少的地方,不仅是教育投入不够,各种国家政策扶持也很少,而重点学校的投入则是集各种资源于一身,财政投入多,对其的优惠政策也是层出不穷,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于是,长期以来积累的这种分配体制的弊端便在自觉不自觉中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与不平等性,使的差学校越来越差,而好学校越来越好的恶性循环。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写到:“一项法律和制度,无论其多么有效率和有条理,如果是不公正的,它就必须改革或废除”。我想,罗尔斯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当今的中国教育体制,倘若这种存在极大弊端的分配体制不进行改革,这种怪现象还会长期存在,继续危害中国教育,戕害广大学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