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照顾她是情不自禁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1:50 红网-三湘都市报

  ■记者 杨艳

  41年前,家住长沙的王安平和吴金桂一起被下放到郴州华塘的一座农场种果树。当年,王安平16岁,吴金桂18岁。一年后,一场意外夺走了王安平的生命。从那以后,吴金桂接过了照顾王安平母亲王载德的担子。如今,王载德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吴金桂默默地照顾了老人40年。吴金桂说:“看着她,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去照顾她。”

  10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长沙市北正街惜阴里小巷,见到了在邻居眼里“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王载德老人和吴金桂。

  知青女儿意外离世

  1965年9月,一场上山下乡的预演在长沙火车站上演。红旗似海、歌声如潮,知青们胸佩大红花,面对摄像机,意气风发地登上了下乡的列车。拍完电影后,大家嘻嘻哈哈回了家。第二天,预演变成了现实,没了摄影机、没了歌声,取而代之的是月台上的一片哭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平和吴金桂被下放到了郴州华塘的一座农场。

  “那是一段一生也抹不去的知青岁月,我们一起流血流汗。”回忆起当年奋战的日子,吴金桂仍有些动容。据吴金桂介绍,王安平是她的学妹,“下乡第二年出了意外”:当时,王安平不小心滑进了深水池,等她赶去时,王安平已经没有了呼吸。

  “(他们)一直瞒着我,怕我伤心。”王载德老人说。儿子和女儿下乡后,王载德老人便孤身一人留在了长沙。当时,王载德生活得很艰辛,靠干点打杂的活养活自己。“大概是1968年吧,几十个知青到我家来看望我,这时我才知道安平已经走了。”

  “她比亲女儿还厉害”

  吴金桂在郴州当知青一直到1971年,王安平去世后,吴金桂便托家里人照顾王载德老人。“老挂念着,心头放不下她。”吴金桂说,“老太太那时候跟我家人的关系比我还熟,那时候很苦,但大家在一起渡过了很多困难。”

  1971年,知青们归来,吴金桂与王载德老人促膝而谈,她俨然成了老人的又一个“女儿”。从那年起,吴金桂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担子。“当年大家一起去她家看望后,我们就一直有来往,这是种很奇怪的感觉,你看着她就觉得你应该去照顾她。”吴金桂说。

  王载德老人说,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比自己的亲女儿还要“厉害”。老人口中的“厉害”是指,吴金桂在生活上照顾得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情不自禁想要照顾她”

  记者走进王载德老人的家,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玩具,有七巧板、溜溜球、智力拼装等。“全是(她)给我挑的,可好玩了。她不在的时候,我就自己玩,顺便弹弹钢琴。”王载德老人说着说着,拿起拼图就开始玩。吴金桂在一旁笑着说:“老小老小,就是这样来的。”没2分钟时间,老人就拼装完毕,得意地朝大家一笑。

  王载德和吴金桂都是开朗、热情的人,相处起来十分愉快。王载德老人说,她们“两人经常谈谈人生,谈谈理想”。独居的王载德喜欢读报,吴金桂就帮她定了报纸杂志。每天清早,吴金桂便提着大摞书刊,从火车站的家里送到北正街小巷的老人家。王载德老人思维敏捷、知识面广,是邻居中的“活字典”。采访中,记者递上名片,老人仔细看了看,说:“《三湘都市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好,好!办报纸就应该这样。”

  “她是个开心的老太太,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41年了,我感觉我照顾她是情不自禁的。”吴金桂说。“等我90岁那天,我要把那群曾经和我女儿一起在郴州华塘奋战的知青们请来做客。”王老太太向记者发出邀请,“到时候也请你来一起乐一乐,看我们‘母女俩’的保留节目,那可是一级棒。”老人一边笑,一边孩子气地拍起了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