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家忧大悲来临 消融的青藏:最终结果是荒漠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11:17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目前的正面效应超过了负面效应;但一些科学家却在担忧大喜之后可能来临的大悲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古国就已经有了专门保护胡杨的法律,这被一些人看成是全世界

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但最终,干旱来临、胡杨逐步消失,楼兰古国走向了灭亡。

  斗转星移沧桑变幻。当塔里木河流域由于人类的糟践而再次面临古楼兰同样的命运时,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却让这里起死回生。

  驱动这股力量的还是人类;但是,对于大自然的这种恩赐,人类还不清楚自己往后是否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变化与全球升温相应

  中科院院士施雅风曾在2002年作出这样的推断: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出现降水与径流增加、冰川消融加速、湖泊水位上涨、植被有所改善、大风与沙尘暴日数减少、但洪水灾害趋频等现象。

  “这可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江山易改’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景时感叹道。

  西藏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边多向本刊介绍,那曲地区气温变化同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一致,呈现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平均每10年升高0.28摄氏度(超过全球平均的0.20摄氏度)。降水量的变化非常显著。从1961年到2000年,平均每10年上升11毫米,而2000年后的5年上升幅度更大,平均降水量比前40年平均值还高86毫米。

  与此同时,那曲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却表现为较平稳的下降趋势,仅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就减少了130毫米。

  “降水增加而蒸发减少,这是导致乃日平错等湖水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西藏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的专家李林说。

  刘景时告诉本刊,全球气温升高驱动了全球水循环加剧。气温升高使水体运动速度加快,导致季风携带的水分强度和速度增大。青藏高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月中旬到9月下旬,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而全球变暖导致印度洋季风携带了更多的水分,从而形成越来越多的降水。

  至于蒸发量降低的原因,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朱立平研究员认为,降水量增加、冻土融化导致大气湿度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蒸发的速度。“这就如同在桑拿浴室里,蒸发量会比较小一样。”他举例说。而中科院地理所的郑度院士介绍说,造成蒸发量减小的因素可能还有两个:湖面上空风速的减小;云层的增多导致日照减少。

  李林认为,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冰雪融水量增加,也是该地区湖泊水位上涨的一个因素。姚檀栋指出,尽管乃日平错湖附近没有冰川,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大尺度来看,由于气候变暖,整个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补给了湖泊水量。

  关于那曲地区湖泊水位上涨与该地区冻土融化的关系,目前还缺少观测和实验数据,不能做出科学的表述。但科学家发现,夏天雨季与冬天枯水季节相比,湖泊水位变化不大,仅相差0.2到0.5米。李林说,在雨季过后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湖泊还可以得到一种水源的补充,这种水源惟一的可能就是冻土融化渗出的水,因为这时处于高海拔的冰川融水也停止了。

  青藏高原的冻土退化与全球变暖也是一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亨里克·华伦通过实验已经证明,在北半球,多年冻土地带每季都在融化,正在变得越来越薄。根据观测研究,全球多处冻土温度大部分在升高。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欧洲、加拿大、西伯利亚等地的冻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均升高了2到3摄氏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温度也升高了0.5到1.5摄氏度。

  利弊相随

  实际上,在湖水泛滥、冻土融化的同时,那曲地区同样也有好的变化。生活在乃日平错湖岸的雍仲说,他奇迹般地发现,最近几年,他家所在的那曲地区水草比以前肥美了,“以前那曲是比较干燥的,随着这几年越来越湿润,牧草长得也比以前更好了,我家这几年因此多养了6头牛。”

  而在阿克苏,气候变暖在带来冰雪融水、使得植被恢复的同时,也带来了洪水灾害愈趋频繁的负面效应。新疆水文水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吴素芬研究了新疆地区29条河流的汛情。她发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为洪水多发期,进入70年代一直到1986年为少发期,但从1987年起,洪水明显增多,尤其是1993年到2000年连续8年出现高频次洪水。

  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多吉占堆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怪事”: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年,西藏山南地区发生大旱,降水量极少,但却突然发生了大水灾,冲毁了几个村庄和十几座桥梁。究其原因,是雅拉香布雪山冰川融水量增加,造成了山下的高山湖泊决堤。

  最终结果是荒漠化?

  但不管怎样,就目前来说,冰川融化带给当地人更多的还是好处。可是,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科学家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产生了分歧。

  冰川融化造成最直接的后果是冰川急剧退缩。姚檀栋说,过去40年里,高亚洲冰川面积减少了7%。特别是过去10年,是20世纪高亚洲冰川退缩最强烈的时期。计算表明,目前,冰川每年融水量相当于黄河的径流量。

  姚檀栋以新疆境内的天山1号冰川为例,描述了冰川的退缩过程。他说,天山1号冰川由东西两个支冰川组成。1962年,东西两个支冰川的冰舌部分还是连在一起的。这以后随着冰川的退缩,两个支冰川虽然仍连在一起,但相连接部分不断变窄变薄。1993年,东西两个支冰川彻底分离。到2001年时,两个支冰川已相距100多米。

  记者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纳木错观测站采访时,遇到正在这里考察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地球信息中心的冰川专家。他们研究了阿尔卑斯山冰川消融情况后发现,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50年中消融了17%。据他们推测,随着全球变暖加剧,这些冰川在未来的20年中将全部消融。他们认为,这绝非一件好事。一旦冰川完全消融,那么靠阿尔卑斯山冰川补给的多瑙河就失去了这个固体水库的调节,只能单纯依靠降水补给。降水量过大就会发生洪水,反之则会干旱。到那个时候,气候灾害也就随之加剧。

  对此,中国部分专家提出,阿尔卑斯山冰川是小冰川,消融速度相对较快。中国拥有众多的大冰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消融殆尽。

  那么,中国西北地区的环境前景究竟如何?对此,冰川研究专家施雅风作出了预测。他认为,西北地区分为小冰川区域和大冰川区域,两者情况有所区别。小冰川为主的区域包括祁连山北麓、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南麓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地。在这些地区,21世纪初期冰川退缩加剧,并会出现融水高峰,到21世纪中期某一时刻,冰川融水径流可能衰减,不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的长期发展。但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内流河区等以大冰川居多的流域,在2050年以前融水量会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姚檀栋说,中国一半的冰川属于小冰川。他推测,到2100年,中国一半以上的冰川就没有了。到时候,靠这些冰川补给的河流滋养的土地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荒漠化。而青藏高原所的徐柏青研究员接受本刊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目前无法列出一个准确的时间表,可以预见的是,青藏高原将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水草肥美期,但随着全球的持续增温,当青藏高原冰雪消融殆尽的时候,青藏高原将面临最终的荒漠化。

  “从长远来看,全球变暖弊多利少。这是目前全球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姚檀栋总结说。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李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