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透过师洋看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2:43 南方周末

  值得反思的是媒体

  ●风笑天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师洋一个人的这种表现和行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值得反思的倒是我们的媒体在如何引导、如何制造着这样的文化。”

  师洋成为关注的焦点,既是当前流行文化的一种特定表现,也是媒体商业运作的一个结果。可以说,只要有类似“超级女声”、“我型我秀”这样的电视节目,就一定会出现李宇春、师洋这样的焦点人物。在一定意义上,师洋是“我型我秀”节目“制造出”的明星,因此,即使今年没有师洋这个人参加,“我型我秀”节目同样也会制造出另一个“帅洋”或者“师土”什么的。结论是,指责师洋还不如去指责让师洋成为明星的媒体。

  对师洋现象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可以说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代沟”的一种反映。不同代际的人们由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必然会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的。如果将师洋现象看作当前的某种青年亚文化的话,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是:这种亚文化是否值得积极宣传、大力推动,并让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文化?

  师洋只是一个不足20岁的青年,他还不成熟,他的“我型我秀”或许只是他对社会的一种感受,或许他在某些方面代表了一部分青年的喜好。想成名也好,搞怪也好,绝不仅仅是他个人自发产生出来的,都是目前的社会,特别是媒体影响的结果。师洋一个人的这种表现和行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值得反思的倒是我们的媒体在如何引导、如何制造着这样的文化。

  看似无脑,实际有脑

  ●袁岳社会学博士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

  “他比那些不动脑筋的孩子显得有意义多了。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而且能做到。师洋这样的人不是很多,代表了社会的可塑性,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师洋高度代表这一代人的特质。这代人对想要的东西会直接表达出来而不会避讳。只是师洋在语言、沟通方式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加充分地代表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也给这代孩子很大的空间自我表述。比如师洋的父亲好几次在采访中表露担心孩子做不成明星怎么活,但并没有因此说不让孩子往这个方面发展。这是以前独生子女时代所没有的——相对宽松,发展你个人追求的空间,只要不至于超级离谱。

  我个人把师洋做的很多事情看作是对自我潜力的挖掘,因为他能够让那么多人得到快乐和认同。他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人,他也是动了脑筋的,比那些不动脑筋的孩子显得有意义多了。他对自己的目标是有意识追求的,用马克思的话说,从自发革命变成自觉革命。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而且能做到。师洋这样的人不是很多,代表了社会的可塑性,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从公众反应的角度来看,肯定存在代际差异。同样的表演,在喜欢他的人那里是“勇敢智慧”,而在不喜欢的人那里是“丧失人格底线”。老一代人的标准比较单一,黑就黑,白就是白。而对于这代年轻人来说,他们看重有趣超过是非。是非本来就是不明确的,好玩就行,有趣就行,能够帮助实现目标就行。他们的能动性强多了。师洋所引起的争议,无非是以前我们提供的目标是解放军战士、科学家,现在人家要做明星,就觉得有问题。

  若从师洋现象看流行文化的影响,流行文化本身包含很多含义,不见得都塑造像师洋这样的人,但至少流行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使得人们可以自主地按照多元自由的口味去选择自己的爱好。这就可能以更加有趣味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偶像,可能以同伴认同的榜样作为人生榜样,而不是像以前以父母爷爷奶奶告诉他的人作为人生榜样,比如学习雷锋严肃的人生。这种影响当然对个人来说很重要。同样,你也可以对师洋表达欣赏、表达冷漠,甚至表达极度的愤慨,参差多态的表达也是有意义的事。

  另一方面,中国的价值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宗教信仰为支持,大家所谓的价值观都是表层价值观,比如时尚、活得好、活得体面、能安稳过日子。表层价值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快速变化,结果之一就是,价值观,是很容易被人操纵的。这个意义上来说,师洋也不过是被《还珠格格》那部电视剧所操纵了,或者说迷师洋的人被《我型我秀》这个节目操纵了。这也是流行文化在中国比在美国这样有宗教信仰的社会发挥更大推动力的原因。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师欣)(P118511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