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局长公开手机号背后的“人治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4:20 浙江在线

  “公安局长向我们公开手机号码,这样的勇气和态度一定能赢得咱老百姓的信任,相信咱延安的社会治安一定会越来越好!”10月24日下午,听说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几位主要领导向社会公布自己手机号码的消息后,当地百姓纷纷叫好。(10月25日《华商报》)

  笔者以为,这一举措并不值得欣喜。

  诚然,老百姓日后在举报社会犯罪等方面,直接拨打电话向公安机关的领导反映情况,“问题”肯定会得到重视并迅速地加以落实查处。同时,公安局的领导公开手机号也可以增进警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警民关系。

  但从程序的角度来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事应该找“组织”——向公安机关的某一部门举报或者反映,通过“组织”加以解决,岂能弃“组织”而转向个人投诉?我看,该公安分局的这一举措虽然出发点很好,但在无形中却弱化了组织的职能而强调了个人的力量。

  说到底,这仍然是一种视“人治”胜于“法治”的意识形态在作祟。“人治情结”是法治社会的最大障碍——总以为领导者个人的力量能够弥补甚至取代组织、制度的力量!而历史和事实证明,人的理性力量(无论是谁)永远是有限的,只有依据制度,依据长期建立健全的法律规则,人类才可能恰当地处理人类的事务。

  更关键的是,这种“人治思维”占据主动的服务措施能否坚持下去并取得实效,令人存疑。让几位担负繁重领导事务的公安局领导频频接听群众“来电”,短时间内或许还会勉力为之,时间一久恐怕就不胜其苦。不见得是不想了解群众疾苦,而实在是精力有限啊。

  因此,笔者建议,与其让群众有事找“领导”,不如让群众有事找“组织”——以完善的程序和制度来保障群众利益才是根本。


作者: 陈一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