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魔鬼编队” 引来万人观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5:50 南方新闻网

  “魔鬼编队”引来万人观赏

  当年航展观众回忆特技飞行表演,1998年“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公开亮相

  珠海航展揭秘

  特技飞行表演队“空中舞芭蕾”是航展中一个最大的看点。历届航展中,特技飞行表演队还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让人记忆犹新?目击者说,最精彩的回忆,当属1998年第二届航展和2000年第三届航展中八一飞行表演队这支“中国劲旅”与国外飞行表演队不同魅力的呈现。

  数万人看“八一”队表演

  1998年11月15日,珠海三灶机场,第二届中国(珠海)航展的首日。

  在飞机引擎强劲而浑厚的轰鸣声中,机场坪上的几万名观众顿时紧张起来,目光一齐投向列队三三阵型的六架J7-EB,它们看起来随时可能冲出去,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首映”即将开始。马上,一号长机轻轻调了个头,沿着跑道滑行、加速,突然昂起头嗖地冲向蓝天,其他的飞机紧随长机,加入队列。举目蓝天,六架红白相间的J7-EB几乎首尾相接,臂膀相依,同进同退,如同并蒂连理。观众席上马上有内行的航迷惊叫:“魔鬼编队!”

  这是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首次公开亮相。此前作为中国的“空中礼仪迎宾”,他们接待过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元首和军事代表团,进行了二百多场特技飞行表演,并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国庆阅兵、军事演习等重要任务,但于普通公众前献技,这还是第一次。珠海机场职员王海珍回忆说,自己当时是带着心奋的心情看完这24分钟表演的。

  “魔鬼编队”引起极大反响

  王海珍告诉记者,作为非专业观众,根本看不懂那些摆在展馆里的设备、模型等,飞机坪上空的飞行表演才最具有吸引力。事实上,为增加航展的观赏性,满足大众的要求,1998年航展与首届相比增加了更多的飞行表演。

  作为一个国家空军实力的重要标志,飞行表演能折射该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和飞行员素质的优劣。首次亮相的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便以全新装备、全新阵容、全新编队首次公开亮相,使到场的中外观众为之惊叹。间距差5米,高度差仅1米,时速850千米的6机“魔鬼编队”表演,意味驾驶员可以清楚地看到前面飞机发动机的尾焰,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必须全凭肉眼目测,双手操纵,如果油门稍稍动一下,驾驶杆稍稍抖一下,就可能进入前机的尾流,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在为人广知的“魔鬼编队”在当时引起的反响难以想象。在7天展期中,“八一”飞行表演队共飞行了13场次,78架次,表演了六机向下开花、四机向上开花、六机箭形队低空盘旋、单机倒飞和单机三周快滚等16个世界级高难动作,完美展示了J7-EB的性能。连续采访了五届航展的《澳门日报》记者麦葆彤回忆说,表演结束后,6名驾驶员立刻被采访机和摄像机包围,成为传媒追逐的对象。

  万人齐聚赏“空中芭蕾”

  2000年的航展,由于国际航联组建的全明星队(又称Skybox队)与八一飞行表演队等众多特技飞行表演队聚集,显得格外令人期待。

  时任飞行员大厦总经理的黄集祥回忆说,也就是在那一年,飞行员大厦首次接待航展专业飞行员。黄集祥说,珠海的飞行员大厦1999年12月开业,没有想到2000年就迎来了重要的客人——参加2000年航展的Skybox飞行表演队和八一飞行表演等飞行人员下榻。那一届也是他们最忙的一届,因为来的飞行表演队很多,所以聘请了二十来个懂不同国家语言的翻译。

  而在航展现场,更是出现了万人引颈期待的场面。这一点,当年的观众尹鸿俊印象尤深。他告诉记者,在当年11月9日以后的公众日,每日机场都站满了人,甚至还有僧人赶来看航展。

  “八一”队还有提升空间

  由于是业内人士,尹鸿俊拿到了一张飞行区的通行证,可以在跑道边观看,所以对那次航展的飞行表演,他可以看得分外真切些,不少参展的飞行表演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Skybox队的表演让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描述,Skybox的队员们驾驶飞机在跑道一端排成菱形编队后开始滑跑,滑跑约100米编队离地。平飞加速后拉了一个半筋斗,进入倒飞,通过跑道后,开始编队倒飞盘旋,倒飞盘旋接四叶草花筋斗改出。紧接着编队桶滚,四架飞机要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保持间距,同时要进行三个轴上的转动,稍有闪失便会机毁人亡。

  2000年第三届航展上,第二次参展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又来了,但正是中外不同特技飞行表演队展示出的精彩,让人看到了“八一”飞行表演队与其他著名飞行表演队的差距,但这也显示出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少人回忆,在那届航展上,“八一”飞行表演队将飞机间距由5×5米缩至3×3米,呈现出更加惊险刺激的特技表演,并更色为蓝白相间。但是整体上并不如Skybox队完美。而尹鸿俊表示,“八一”飞行表演队与国外飞行队的表演还是有差距的,但这恰恰说明了,只要不断加以改进,“八一”飞行表演队将会以很快的速度提升。

  ■航展往事

  第一届航展志愿者邓伟君:

  “我从航展捡回个老公”

  已成功举办五届的珠海航展,届届都少不了志愿者的服务与付出。开朗的邓伟君,谈起当年当航展志愿者的经历就滔滔不绝。为那届航展服务,不仅让“初出茅庐”的她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人生经历,更意外从航展上“捡”回个老公。

  1996年,大学毕业刚两年的邓伟君在某外资航运公司珠海办事处工作。英语系毕业的她,英语口语很不错。

  航展前的一天,邓伟君收到公司人事部发来的一个文件,询问她是否愿意参加航展志愿者服务。邓伟君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毅然接受。

  她说,先生是暨南大学外贸英语系毕业的,得知航展需要志愿者,就请市政府的一个朋友帮忙,当上了法国航空公司的义务翻译。

  “航展给了我很多东西,包括我先生。”邓伟君快人快语,刚开始介绍就笑着说,“别人都说我走运,捡了个老公回来。”

  邓伟君的老公王先生身高一米八三,“很引人注目”。邓伟君回忆,当时志愿者们表现都很优秀,她对话不多、性格有点闷闷的老公印象不是很深。

  邓伟君说起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航展结束之前,飞行员帮志愿者们拍照留念,照片照出来,朋友都不给邓伟君看。原来每一张照片,王先生都站在邓伟君后面,还摆出很亲昵的动作,仿佛表示他们俩很熟。

  也是因为航展,邓伟君和老公的关系有了重大“突破”。第二届航展前,交往顺利的邓伟君和王先生已经“确定关系”。

  邓伟君说,如果没有航展,没有志愿者服务,自己很难撞到现在的先生。“1998年结的婚,1999年有了宝宝。现在女儿都已经7岁了。”说起自己幸福的家庭,邓伟君又忍不住笑了。邓伟君的老公平日里也总说,“没有航展就没有这个家”。

  ■口述人档案

  邓伟君,34岁,广西梧州人,1994年到珠海,1996年第一届珠海航展志愿者,现为外企航运公司职员。

  统筹:本报记者任伟胡明发

  采写:本报记者许江周欣欣胡群芳实习生吴丽风

  摄影:本报记者文波张志韬

  图:

  “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魔鬼编队”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邓伟君的近照。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