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门多校区:偏执的名校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7:04 中国新闻网

  广州越秀区又出教育新政:今后新建公办学校均划归名校门下,交给省一级学校承办,以此推行“一门多校区”的办学模式,实施名校集群发展策略(10月23日《羊城晚报》)。

  把区内新建学校统统划归名校旗下,让新学校跨越式地一夜成名,投入少,收效快,利益大,既赚吆喝又赚钱,绝对算得上是一项难得的“创意”。但若从政策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这三个方面给它打打分,有许多地方却叫人不敢恭维。

  热捧名校成了当今一种畸形的社会诉求,但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不应该为了附和部分人而去强化某种不健康的社会思潮,而应该通过力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去逐渐消弭这种病态的幻觉。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反观“一门多校区”的模式,它立足于一批名校的金字招牌上,以名校效应扶植更多的名校,而强弱之间的力量从来都是彼消此长的,当你刻意去全力打造一批强校的时候,难免不会出现一批难以跟得上趟的弱校,均衡发展变成了一句空话。

  广州市的中小学多以路名来做校名,让一所与某某路小学毫无瓜葛的新学校挂上某某路小学的金牌子,这令人感到多少有点滑稽。新办学校的社区特点、地缘文化背景被一笔抹去,这不能不说是这所学校的一个悲哀。另外,名气越大的名校其名校效应肯定越大,挂它牌子的学校自然也就越多。目前我市某名小学已经挂了三个牌子,听说第四个“分店”很快就要开张了,有人对此惊呼名校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用办连锁店的商业模式来办学校,这种集群发展策略的科学性显然值得商榷。何况挂着名校招牌的分身,未必在质量和管理上,就一定同名校并驾齐驱。

  过去广州市在改造薄弱学校的过程中,把几所麻雀学校作简单合并,形成了“一门多校区”的现象。在后来的实践中,这种“一门多校区”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同一所学校,竟有几种风格,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家长不但要择校,还要择校区;校区之间路途最远的有好几公里,教师从这校区到那校区上课要打摩的,每天几个来回,能把人给累垮;虽同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但几年下来却缘悭一面,可谓相对说同学,却是陌路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说到底,教育新政的提法虽然是新的,但它骨子里头仍然是那种能把人给弄得若癫若疯的名校情结。 (来源:羊城晚报;作者:一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