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随阮仪三看运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1:39 人民网-华东新闻

  

随阮仪三看运河
充满浓郁北方风格的山陕会馆。

  殷复沧摄

随阮仪三看运河
建于明朝的济宁南旺镇戴村坝。(资料图片)可与长城人工奇迹媲美的京杭大运河,已流淌了2500年,全长1800公里,横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在中国农耕经济的漫长岁月中,充当了惟一贯穿南北的水上通道。大运河孕育了沿途几十个城市和数以千计的乡镇、村落,缔造的运河文明深深溶进华夏民族的血脉。今年,大运河“申遗”呼声更是席卷全国。

  大运河现状如何?有何保护价值?如何实施保护?日前,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率同济、复旦、上海社科院等单位的12位不同学科的博士和3名大学生志愿者,分成四组,深入运河沿线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之都”——扬州、淮安、聊城、济宁,整理运河文化遗产,提出大运河整治保护建议

  ①重新开凿大运河,毫无意义

  大运河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在江苏段,大运河里装载粮食、黄沙、水泥、石子、煤炭的船队浩浩荡荡,一个船队,往往载运成千上万吨,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缓解了公路交通压力。

  “尽管我们有了高速公路,但大运河在运载批量大、时间要求不强的生产与生活物资方面,仍然不可替代,大运河江苏段依然是运输大动脉。”阮仪三教授说。如苏州,运河运量占据整个苏州运输总量的50%;在宿迁,大运河每年载运1亿吨货物。

  大运河还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枢纽和血脉。早在上世纪60年代,江苏就利用运河河道向北调水。在运河与长江交汇点的江都,建设了亚洲最大的抽水站,将长江水调入古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就在此工程基础上扩延,以江都抽水站为起点,京杭大运河为输水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

  大运河又是江苏大平原的重要防洪渠道,灌溉着大江南北万顷粮田。

  阮仪三说,自从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和提出运河“申遗”,大运河再成社会焦点,各地纷纷斥资保护,并准备把古老运河建成“水上高速”。但是,大运河已发生变化,农耕时代的“高速”地位,已让位于工业时代的火车和后工业时代的公路。山东济宁以北河段早已断流,昔日沿运河的众多会馆、码头、市场,大多破败不堪,甚至荡然无存,重新开凿运河毫无意义。

  如济宁的漕河重镇南旺镇,曾是运河全程的“水脊”,运河到此难以畅通。南旺古镇的龙王庙分水枢纽创造了水利工程的奇迹,使汶河入运河之水七分北流,三分南流,在中国水利史上可与都江堰媲美。分水龙王庙从明朝至清代不断增建,形成了众庙集聚的建筑群,十余处院落气势宏伟,堪称明清庙宇建筑之大观园。

  但是,因运河断流,济宁南旺镇一带早已无水,龙王庙也被历年大水冲淹,只留下明代的一些小庙,大部分破败不堪,被农舍包围。

  阮仪三认为,济宁的沿运规划不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现在建成了商业一条街,并且是现代简陋商业街的布局,几乎全是假造的古董,原有的东西基本没有保存。

  ②城市花园模式,成运河之憾

  扬州:运河两岸,时尚的草坪、花坛代替了十里长堤、柳树成荫

  历史上,扬州因贴近长江与淮河,曾是长江出海口岸,地理位置特殊,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凿了连接长江与淮河最早的大运河河段。隋炀帝则在扬州开凿山阳渎(在淮安和扬州间连接长江与淮河)、通济渠(连接洛、黄、汴诸水入淮)。河、陆、海三线汇集的扬州,在隋唐已是国际贸易大港、漕运枢纽。隋炀帝还在扬州建造了规模巨大的“江都宫”行宫,在雷塘建造了专供玩乐的“迷楼”。扬州一跃成为当时全国第一繁华城市和国内最大市场,留下很多运河遗迹和都会遗址。扬州还是全国惟一完整保存从汉唐到明清历代古城遗址的城市。

  阮仪三教授说,扬州重视城市建设和运河整治,从2000年以来,大运河沿岸在城市改造中面貌一新,但忽视了大运河沿岸历史遗存的保护,不恰当地采用了城市花园的改造模式。如在沿河建草坪、搞花坛、造亭阁,种棕榈、樟木等大树,搞得很时尚、新潮,恰恰失去大运河沿岸十里长堤柳树成荫的原真性风貌。为修路,还拆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

  聊城:做足“江北水城”运河文章,失却会馆云集的历史风貌

  明清时期,山东聊城是靠漕运兴盛的商埠。大运河穿城而过,吸引全国商人来此开设商号,江西、苏州、山陕等20多家会馆应运而生,规模较大的有8家,号称“八大会馆”。山西商人资本雄厚,故山陕会馆气魄最大,前后扩展8次,耗时66年,拥有160间房屋,连木料都从千里之外的陕西运来,充满浓郁的西北风格,是聊城至今保存完好的惟一会馆。

  阮仪三说,聊城打造城市品牌时,做足“江北水城”的水文章,建成“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河城辉映”的北国江南,但恰恰看不到聊城大运河历史上会馆云集的历史风貌。仅仅利用大运河之水,建成了一个新型的花园城市。山陕会馆虽在,但整体环境已经变样。

  淮安:漕运总署附近建起大商场,“南船北马”历史被人淡忘

  淮安位于淮河下游,隋唐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水运中心,是南方“淮、扬、苏、杭”四大城市之一。元、明、清三代,东南各省的粮食物资,都从这里漕运京都,历代建府衙署、漕运公署都建于此。与淮安紧邻的淮阴,恰处淮河与大运河交汇处,清康熙还在此设船政同知,每年造船6800艘,漕运船1.2万只,驻扎漕军12万多人。

  淮安在运河水利史上承担着重要使命,800多年来黄河泛滥,“黄河夺淮”,运河航船难入黄河。为调节水流,在淮阴的清江浦建立了两座水坝,北上货物漕运到此,转驳黄河船只,或改用大车送往京城。明清两代,清江浦成了漕运总指挥部,来往的官员、商旅都在此舍舟登陆,取道北上。“南船北马”盛极一时,城市聚集数十万人,运河两岸商贸繁荣,旅店厂房林立,设有各种政府机构,管漕运、管仓储、管江海运输和负责军事等。

  淮安虽保存了旧时不少建筑,但大运河“南船北马”中转枢纽的重要历史地位,被人遗忘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清河闸虽在,却改名若飞桥,当地地方志也没给清河闸的水利作用留下一笔。漕运总署周围还建了很不协调的大商场,运河历史已经模糊。

  ③保护不是拆旧建新

  阮仪三们经半个月在四个城市实地调查后,为保护运河文化遗产提出几点意见。

  首先,过去不少调查蜻蜓点水,少有亲临一线的深入调查。这次四城市的调查,发现沿河古村古镇留下不少珍贵历史遗迹,但已破败不堪,急待修缮。因此,急需对运河两岸彻底调研,摸清家底,以免在开发建设中遭到破坏。

  其次,要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纠正只要运河、不要文化遗产的做法。运河两岸风光优美,一些地方政府花数亿资金拆老建筑,建度假村,有的地方搞城市花园,甚至搞房地产。但运河的沿河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其价值在原真性。千万不能拆旧建新,翻造假古董。

  南水北调和运河保护,涉及水利、交通和文化等多个部门,但不能各行其是。南水北调主要考虑技术问题,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缺少人文意识,不能为文化遗产绕道,可能给运河文明带来摧毁性破坏。应该几方协调开发与保护,才能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降到最低。

  阮仪三提出,运河文明保护涉及建筑、规划、文化、历史、社会、园林等知识,各方专家应协作交流,学术互补。尤其要与地方专家互通有无。地方专家搞了很多调研,但可能缺少开阔的眼界,学科专家缺少的是深入调查,应该优势互补。

□本报记者 娄 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