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年后成都市民游南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5:53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南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对许多人而言,恐怕脑子一片空白。昨(26)日,刚刚回到母校———成都理工大学的颜其德教授,在与母校师生们共话中国在南极进行极地科考进程史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一段有关南极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白色沙漠”是一块纷争之地

  颜教授说,南极这片“白色沙漠”,自人类发现它以来就一直为世界各国所觊觎。上个世纪初期至冷战时期,它已被英国、阿根廷、波兰等八国几乎瓜分殆尽。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和前苏联却未占有一席之地,于是,1959年,美国联合其他11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规定,南极应永远只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保证科学的考察自由和为此进行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采取一切军事性质的措施,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颜教授说,从条约生效之日起到1991年结束这几十年间,各国在对南极进行“圈地运动”,即在各自考察站建“特别保护区”,而且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91年这段时期内,成员国从之前的20多个骤然增加到42个。“大家都怀着同样的心事———希望在1991年条约到期,对南极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时,能占有一席之地”。

  1991年,条约有效期届满。协商国在无限期延长条约内容的情况下,还附加了一条“冻结南极资源50年”。颜教授说,这意味着,各国又开始为新一轮的资源划分做准备,纷争将很难平息。

  科考成功中国不再“喝咖啡”

  “在极地科考进程中,不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若轻视了对南极的科考,就丧失了21世纪后半叶到22世纪的资源发展空间。”颜教授讲起了1983年中国代表队作为南极条约缔约国所受到的屈辱。那次,当与会各协商国谈论到核心问题时,主持人委婉地请未成为协商国的成员(包括中国)到会议室外“喝咖啡”。

  “作为当时10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岂能受到如此的屈辱?”要摆脱“喝咖啡”的命运,只有一条出路:在南极建考察站,并对南极进行实质性考察。

  1984年11月20日,颜其德被任命为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向南极进发。“我们从青岛到南极,一共用了1个月。”颜教授回忆道,“人们都说大海是蓝色的,而在漫长的航行中,它却完全是黑墨水,就像黑夜一样什么都看不见”。那次航行只能用“寂寞、呕吐、摇晃”来形容,并且有人还创作了一曲“晕船歌”。由于轮船颠簸厉害,大家吃什么吐什么,“但为了方便吐,也为了方便吃,大家每天把面条煮成糊糊吃,而且必须吃”。一连几个月下来,有人体重瘦了20多斤。

  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中国的红旗首次插在了南极这块宝地上!同年10月7日,中国受到当时其他16个协商国的全票通过。中国,在颜其德的带领下,从此摆脱了“喝咖啡”的命运。如今,中国已成为南极科考队上位居第三的大国。

  极地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

  颜教授说,近年来,西南极冰在融化,而东南极的冰却在增厚,虽然只是南极的变化,却会影响全球的天气及生物生存,我国科研人员正在对此进行探测研究。

  目前,在南极冰盖下,我国已探测到“冰下湖”,那里必定蕴藏着大量的古生命。作为超级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的中心,南极在全球动植物的分布中,其扮演了核心作用。目前,国际上多个联合科学研究大计划都等待着中国的加入。中国作为极地研究大国,但还算不上强国,我们的极地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2010年前中国开展南极游

  据颜教授讲,“一般来说,为了南极的环境保护,有关机构并不提倡开展南极旅游”。但是,目前去南极旅游已在南半球的不少国家展开,而且每年去南极的人数都以2—3倍的速度在增长。但因南极环境恶劣,每年只有11月到次年2月的气候才适合人进去,在去之前,都得进行体能训练,并且旅游机构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拿到通行证。因此,去旅游的总人数不是很多。

  中国公民距离南极旅游还有多远?颜教授预测说:“在2010年之前,中国很可能开展该项目。届时,成都市民踏上南极将不是梦”。

  早报记者关义霞摄影刘筱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