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胶州:发展路径悄然变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3:1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挑肥拣瘦选项目、提高强度落项目、千方百计降低和减少投产项目能耗……胶州发展路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从外延式走向内涵式,低耗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高调叫响“择商选资”

  胶州湾工业园最近连续婉言谢绝了好几个项目:先是一家投资400多万欧元的石墨加工项目,原因是会造成粉尘污染;接着一家投资2000万美元的铸造厂也被拒之门外,原因是能耗太高。

  胶州这几年每年引进的项目都在800个以上,经济总量、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市大大小小的企业达到5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567家,均居全省县市首位,二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超过了63%。形成了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厨具、轻工纺织、机电电子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七大产业集群,每个产业的企业都超过100多家。可观的经济规模,鼓足了胶州“择商选资”的底气。

  今年以来,胶州拒签了60多个投资强度低、产出效益差、环保能耗不达标的项目,涉及投资额5亿元。与此同时,招商人员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敲门招商,登门推介,大力引进“四高两低”型项目。胶州经济开发区新入园的加拿大聚合物、香港汽车配件、四川新希望琴牌乳业等4个项目,不仅投资强度大,而且科技含量高、自主研发能力强。这4个项目合计投资11亿元,亩均投资高达280万元。加拿大聚合物项目拥有9项加拿大国家级专利技术。投资5亿元的多元生物、投资2800万美元的贺威汽车配件、投资3000万美元的因特包装……1至7月,全市新批准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8个,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70个,全部符合“四高两低”的产业标准。

  以现代商业、物流为亮点的三产项目也纷至沓来。老城区香江集团财富中心的写字楼正以每天1米的速度长高,新城区由北京雄鹰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的五星级酒店正在紧张筹备开工。香港路北侧,投资5亿元的福兴祥物流中心全面竣工,二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每天从这里开出的货运专车将各种商品配送到山东半岛的连锁超市、便利店。落户胶济铁路北侧的“中铁物流”,吸引了投资12亿元的澳龙物流、投资3.7亿元的中国物流、投资3亿元的青岛船东协会等20多家物流企业签约落户。

  以“亩产”比高低

  最近,胶州有关部门公布了一份企业效益“排行榜”,落户胶东镇的狮子食品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占地不到10亩、员工仅99人的企业,上交税收高达1000万元。

  “既要看这个企业总产多少,更要看亩均销售收入、亩均税收等单产指标。”这是胶州对企业的评判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越发显得珍贵,胶州面临着有项目无地和占地无项目、耕地保护和继续发展的多重压力。按照“集约化用地、精细化管理、高效化效应”的原则,胶州加快了各项集约利用土地制度的落实。他们首先调整了考核指挥棒,完善了对各镇(街道)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考核制度,将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率、实缴税收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绩特别突出的镇(处),在年度考核中加分。

  提高新落地项目投资强度。胶州市近期接连出台文件,就规范工业项目出让地价、标准厂房用地、亩均投资强度作出具体规定。对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不符合指标要求的项目,严格核减用地面积或不供地。“鼎升”和“诺维亚”是胶州开发区引进的投资额均为3000万美元的大项目,刚开始两家企业提出的占地要求分别是120亩和100亩,该区招商班子并没有盲目地答应客商的要求,而是开诚布公地与投资方积极商谈,将开发区土地紧缺的形势一一告知。投资方遂主动提出建多层厂房,将占地面积缩减到82亩和74亩。就这样,两个大项目加起来的占地面积不到160亩。

  看产出更看投入

  在一份总结材料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数字:胶州1至7月万元GDP能耗已降至0.7吨,年内力争控制在0.68吨。

  “看企业产出多少,更看我们的能源消耗了多少。”从胶州领导到具体从事经济工作的企业家,已经普遍秉持这种理念。“企业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政府官员要接受节能降耗考核。因此这个目标取向,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都是一致的、同向的。”胶州发改局负责节能降耗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胶州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公室,工作人员已经将最新一稿考核办法整理出来了, “政绩考核要与资源节约、宏观效益、环境保护等指标挂钩。这个新的考核体系将节能降耗列入考核内容,主要考核资源利用效率、能源节约利用效果,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等指标。”

  目前,胶州市有清洁生产试点企业6家,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企业20家,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已初具规模。该市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围绕“中循环”,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营海工业园、北关工业园等园区为载体,以中间产品再生产、上下游产品衔接为突破口,以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统一规划排污等环保设施,并在园区内组建共生企业,促使资源在园区内各企业之间的反复利用,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努力打造循环经济园区。

  本报记者 梁学勇

  本报通讯员 赵法文 刘振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