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争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4:08 深圳特区报

  争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

  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上作出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能力。胡总书记的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大潮,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的产物,从一开始就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26年来,始终处在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指导的前沿、实践的前沿、探索的前沿,一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示范区和排头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光辉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鲜明印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深圳理应继续走在前面。对此中央和省寄予厚望。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温家宝总理要求我们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省委省政府也对深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继续高扬特区的旗帜,擦亮特区这块招牌,“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进一步彰显“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特区内涵,谱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篇章,不辜负中央、省委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深圳的实际,我们认为,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着力实现全面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又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各方面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和谐。也就是说,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不单是要实现“小社会”的和谐,更要实现一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大社会”的和谐。为此,结合深圳的实际,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目的就是要通过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解决好发展与两大系统的矛盾,即发展与社会系统、发展与自然系统的矛盾。实现三大规律的协调,即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协调。做到“五个统一”,即把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统一起来,突出强调提高质量效益;把扩大经济规模和优化经济结构统一起来,突出强调优化经济结构;把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发展能力统一起来,突出强调提高发展能力;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突出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突出强调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要着力实现发展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前提。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推动和谐、建设和谐,从而真正实现和谐。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度”,不能单纯为了一时的“和谐”、低层次的“和谐”,搞平均主义,只讲公平,不讲效率,只讲“分配”,放弃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是主要矛盾,发展问题仍然是我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要求,努力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要着力实现动态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和而不同、不同之和”。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应当是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统一的共同意志、又有畅通的表达渠道,既生动活泼、又有规有序的社会。因此,一方面我们不断着力提升社会的活力。包括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职能,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对涉及民生的公共事务推行公示、听证制度,开办“民意直通车”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等等,使深圳的各个组织、各个阶层和群体,为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奏出不同之和的大和声、大和谐。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不断克服新矛盾、解决新问题,不断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着力实现动态的平衡。包括建立健全“四级”(市、区、街道、社区)应急网络、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分级响应机制等,使对社会的动态调控逐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长效化。在工作方法上我们提出要多做“工兵”少做“消防员”。就是要像工兵探雷挖雷那样,及时和勇于解决那些容易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苗头隐患,及早排除“地雷”,而不能等问题坐大成患才像消防员一样到处“灭火”。多“釜底抽薪”少“扬汤止沸”。就是在社会出现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时,要更多地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如房地产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和单位改制、房屋拆迁问题等,很多都是源于利益,关键在于抓好利益关系的调节。多搞“问题管理”少搞“危机管理”。就是要更多地针对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从根源上杜绝危机的爆发。否则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日积月累,一旦集中爆发再搞“危机管理”,付出的成本太高,损失和影响难以挽回。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形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氛围,而又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秩序,近年来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突发事件。

  (四)要着力实现长远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为此,在推进和谐深圳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把长治久安、长远和谐作为核心任务和目标。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和谐稳定,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和谐稳定;决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或者为了满足一代人的需求而忽视下一代的权利,要勇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敢于面对历史遗留和当前发生的各类矛盾问题,消除影响社会长远和谐稳定的突出隐患,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长远的和谐,必须高度重视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和谐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只有在民主、法律、司法、财政、分配和社会保障六个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二是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重要推动力量。没有和谐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就会逐渐衰竭;没有和谐文化的支撑,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就会被动摇;没有和谐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会缺乏生机。

  (五)要着力实现开放的和谐。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然是开放的和谐社会。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更要注重实现开放的和谐。首先,深圳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各种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必将更加频繁深入,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在这里汇聚碰撞。深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营造相互包容、合作共赢的文化氛围,创造内外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国际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跃升。其次,深圳毗邻港澳,地缘条件特殊,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团体众多,社情政情敌情更为复杂尖锐。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驾驭国内外“两个大局”的能力。要学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各种问题,善于见微知著,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出端倪、洞察到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善于防微杜渐,根据矛盾和问题的发展规律,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应急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消弭于无形;善于统筹内外,在维护国家和城市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敢于开放,善于开放,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真正做到在开放中获得发展、在开放中协调关系、在开放中处理问题、在开放中实现和谐。

  (六)要坚持党领导下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为之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当前,特别是要着重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拒腐防变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要不断增强党的核心凝聚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深圳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同时,深圳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现实的迫切需要。新时期深圳的发展遇到了“四个难以为继”和“四个严峻挑战”,按照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这也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倒逼”态势,深圳别无选择,只有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之路,实现发展模式的真转真变,才能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们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密切结合深圳实际,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有序。我们相信,在中央和省的正确领导下,新的历史时期深圳一定能够不负众托、不辱使命,争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