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10:03 红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原则。这个论断,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中国古代仁人志士,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由于受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都没能够指出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坚持科学发展回答了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

  首先,从我党关于发展的思想脉络来看,用科学发展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大凡社会相对和谐的国家,执政党往往能够把握社会发展动态,根据社会矛盾运动变化,对发展理念作出必要调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明确提出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推动社会进步。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并明确指出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涵。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回答了我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正是由于我党的发展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才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其次,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用科学发展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进入发展关键期的迫切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向全面小康水平迈进。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发展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重要特征:消费结构向发展享受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增加,第三产业加速,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日益提高等等。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如果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而且,我们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扩大(有人戏言,“东部开着小汽车、中部骑着摩托车、西部骑的是自行车”),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其不利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只有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发展现状,抓住关键时期的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再次,从世界发展趋势看,用科学发展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迎接国际社会挑战的积极应对。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变化。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增强。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重大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避免重蹈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从世界大局中审视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动权。

  所以说,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科学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这是我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一以贯之的原则。

  第一,生产力发展要求表明:科学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力量支持。社会要和谐,首先须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总离不开丰富的物质支持、活跃的人力支持、文明的生态支持。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支持。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发展,只会导致贫困与极端贫困的普遍化;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腐朽落后的东西又会死灰复燃。可见,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我们认为,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力支持。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主导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创造性力量,是历史推动者。据说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有幅叫《和谐》的画,寓意在和谐中一切都有可能。只有通过大力营造尊重知识与人才的社会氛围,才能使人们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进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力支持。我们还认为,科学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生态支持。劳动对象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轻视。我国现阶段,自然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所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使和谐社会建设得到文明生态支持。

  第二,人民群众的意愿表明:科学发展保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历史反复证明,逆人民意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都会被历史的车轮辗碎。一方面,科学发展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渴求。当前,随着科学发展的推进,各种利益冲突在日益增长的生活环境中日渐势微,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用科学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顺民之举。另一方面,科学发展确保了和谐社会的共享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以人为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因此,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必定会实现共享的和谐社会。再者,科学发展坚定了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际上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化战”,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妄图以文化作为手段来控制世界。因此,培育对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对外要防范西化、分化,对内要防范社会思想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与冲击;还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中国化,形成切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认同感。

  第三,唯物辩证法表明:科学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运行态势。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社会内部包含的诸多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是个有机整体。和谐社会有自身的规律。一是科学发展揭示了和谐社会一体化态势。社会有机体不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简单相加,它是各要素间的有机组合,内容十分丰富。只有加强社会建设,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从而在更深刻、更广泛意义上实现社会和谐。二是科学发展揭示了和谐社会的均衡态势。科学发展强调“五个统筹”,概括了社会系统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做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对外良性互动,从而确保和谐社会有序发展。三是科学发展揭示了和谐社会协调态势。科学发展坚持发展的协调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减轻社会动荡、消除不和谐因素,使和谐社会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坚持科学发展,它能最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它能最大可能地整合主体力量,它能最大范围内理顺要素间的联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动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时代性的崭新课题,又是一个不断开拓进取的动态过程。我们要立足新的实践,把科学发展贯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过程。

  一要更加注重民生。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2006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欧洲几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了民生问题,引屈原诗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群众也有叹息声,“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反映出新的民生问题。当前,注重民生,要解决好5大问题。解决好就业问题。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人人有活干。解决好教育问题。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解决好分配问题。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扩中、提低、限高”来缩小差距,让人民群众都过好日子。解决好社保问题。要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保机制,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决好稳定问题。要重视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要更加注重公平。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应当说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同时也是群众意见最多的时期。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就是由公平问题引发。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一是观念要转变。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不公平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隐患。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二是政府要尽职。面对经济高速增长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政府要将注意力转到社会公平上来,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切实履行好促进社会公平这项基本职能。三是措施要有效。要推进社会公平政策化,要不断建立健全公平的再分配机制、市场利益均衡机制、弱势群体扶助机制;要推动社会公平法治化,把维护社会公平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以法律的权威来贯彻和体现社会公平的神圣性。

  三要更加注重统筹。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所倡导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原则。其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在指导方针上,要突出重点。要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发展好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内容上,要把握全面。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统筹内容很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内政、外交、国防建设,政策、制度、法制建设,东部、中部、西部建设,各阶层、各种利益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等。可以说,和谐社会建设拓展到哪里,党和政府就要把统筹贯彻到哪里。在机制上,要加快建设。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进步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人、社会、自然间的良性互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自然不可无限索取,环境也不是免费商品。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已吞掉了全社会创造的、积累的一大部分经济财富。怎样才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发展出发,要遏制粗放发展冲动。要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要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足够重视自然资本的核算。从以人为本出发,要维护群众的环境利益。要做到环境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措施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饮用安全、室内污染和白色污染等问题。从依靠科技进步出发,加快环境科技创新。而且,还要加强环境立法,要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好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必定会又快又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稿源:红网 作者:詹宇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