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企实习生没人管没人问 外企从实习生中寻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6:26 中国新闻网

  “实习就是白相,没人管没人问,要么就打打杂,这样的日子,分明是煎熬!”最近,在沪上一所高校的BBS上,记者看到一则“抱怨帖”,埋怨在一家国企实习的“遭遇”。不少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纷纷跟帖,质疑:“这样的实习能学到什么?”

  像是有意作对比,BBS上很快有人贴出在跨国企业的实习经历。看到别人的故事,“抱怨帖”作者、大三学生刘华情绪激动:“这才叫实习,有培训、有人管、有事做。”

  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习体会,折射出一些国企在接受实习工作中的缺失和不足。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大学生,听他们讲述在国企、私企和跨国企业中的实习经历。

  刘华(本文事例中所用人名均为化名),上海某大学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一家国有企业实习过15天

  打杂、看报、聊天、发呆

  实习结束后,刘华把这15天的生活列了一个表格,内容简单到一张小小的A4纸就可以囊括。

  第1天认识新同事,无事可做,在楼下逛了一圈。

  第2天在办公室坐了整整一天。

  第3天有人要给一摞证明敲章,拉我做了“壮丁”。

  第4天本来无事,想先走,管我的人就问其他人有没有事让我做,结果帮另外一个人跑腿送了一次文件。

  第5天今天忙了一早上,公司要做演示,让我帮着装运电脑(还好今天的工作稍有技术含量)。

  第6天无事,聊天。

  第7天帮一个老师整理档案,录入上年档案的文号,比较忙。

  第8天继续整理档案。

  第9天见有人打印文件,主动帮着打,其他时间无事。

  第10天今天秘书没来,我客串做了一次会议记录,吸了一下午二手烟,不过在这次会议上还是听到一些行业信息,不错。

  第11天上午将刻录的DV给公司送过去了,下午无事可做,看报纸消遣。

  第12天上午还是无事可做,依旧看报纸。下午帮着统计了周六事业说明会的请帖。

  第13天终于有事情做了,啊,是帮着把运货的小推车推过来。下午无事可做,看报纸。

  第14天上午看了早上买的报纸,下午看了中午买的报纸。

  第15天实习结束了。

  徐亚菲 上海某大学管理专业本科生,在一家全球著名IT跨国公司实习过3个月

  先培训再做项目,有成就感

  “先培训,5天让你了解企业,然后拿着公司的电脑,用分配的账号,操作内部工作平台,做与专业相关的项目,特有感觉!”

  5天培训中,3天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包括激励机制、人事制度,甚至具体到替公司买东西要走什么流程,老师还透露了一些让她觉得很“隐私”的事情,比如公司年终和协作单位结账,能得到多少折扣,等等。“当时觉得自己和企业的距离又拉近了一大步。”徐亚菲既意外又兴奋。

  “公司有种氛围,就是现在为公司工作的都是一家人,没人把我们实习生当成另类。”徐亚菲说。

  她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是,做一份给美国高层领导看的简报。

  要做这份简报,首先她要学会用一个叫做newsletter的软件,到公司的内部网站上下载、自学。之后设计版式、确定简报思路,还要浏览最近半个月国内市场信息,选出最重要的3条,编译成英文。这些全部由她独立完成。2周后,她要拿出一期样刊,交给上司审阅。

  “我的上司比较了解总部的思路,会对我选择的信息提出建议,但她是学技术的,对版式和编排不太了解,基本上肯定了我的做法。”亚菲说,上司认为她编译文稿的英文不够专业,术语译法不准确,竟然拿去请自己的“头儿”——一个美国人帮忙修改。

  此后,亚菲参加了公司一项市场调研,被分派到杭州组,赴浙江大学现场调查。调查结束,亚菲运用她在“社会研究方法”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数据分析处理,并撰写了调查报告的一部分。3个月的实习让她很有成就感。

  罗建宾 上海某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分别在上海的国企和香港媒体实习过

  在上海国企: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罗建宾一直想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篇文章。他读研一时,在上海一家大型国企实习了一个暑假;读研二时,赴香港一家电视媒体实习3个月。“对实习生,前者无人问津,后者操作模式成熟。我感触太深了。”“暑假那次实习特别辛苦。”罗建宾说,但辛苦都在路上,大热天早出晚归,还要穿得正儿八经的。“如果学到了东西,可能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收获太少。”

  第一天,办公室主任拿来一摞厚厚的文件,“侬先看看阿拉公司的规章制度,了解一下企业。”整整一天,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自看文件,除了午饭时又见到一次办公室主任外,再没见过他。到了下班时间,办公室的人一个个地走掉,其中一个男老师看到罗建宾还在那里,惊讶地说:“你可以走了,不用坐到这么晚。”

  第二天,他被带到业务部门,本想了解业务流程,谁知业务部主任又丢来一堆报表,结果一整天又耗在了报表上。“并没有什么人跟我讲解,规章制度我还看得懂,这些报表从何看起?”

  这个暑假,罗建宾感觉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

  在香港媒体:经历感受完全不同

  “香港的实习经历完全不同。”罗建宾说,“他们对实习生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方式。”

  “内地去了2个人,香港本地实习生有5个,专门有一个人负责我们的所有事务,大家管他叫‘校长’。”罗建宾说,“校长”也是记者,精通新闻业务。

  “每天晚上,分配采访任务的人会打电话告诉我们,明天跟哪个记者,跑什么新闻,我们对第二天的工作心里有底。”

  “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找任何一个记者改稿,他们都不能拒绝,我也没遇到有人拒绝,所有的人都很热情,即使手边有事也会停下来,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似乎他们内部已经形成这样一个传统。”

  “我们不会说粤语,被动一些,本地实习生很快就被派出去单独采访,同去的摄影记者经验丰富,可以稍作指点。”

  在采访部实习4周后,罗建宾和其他实习生一起进入专题部,其时恰逢深圳有一项重要经贸活动,于是他被单独派去采访一位知名企业家,然后又转回香港继续采访。

  这次实习,罗建宾差不多把这家媒体的部门转了个遍,对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已经了然于胸。

  “我的感觉是,他们有长远的打算,不仅是招揽人才,还着眼企业形象和行业发展,希望实习生回去以后把在这边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向同学们传播。”

  焦点链接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接受实习是企业责任

  “并非所有的国企实习机制都不完善,也不是每一家外企都能提供很好的实习机会。不过,总体说来,外企的实习程序和规则较完善。”

  王方华认为:“公司是一种社会组织,接受实习是它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帮助学生成材,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环境。”

  从实习生中寻找人才

  2005年,IBM推出一系列实习项目,如高校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青出于蓝计划”、大学生暑期见习项目“蓝色之路”,约有300名大学生可以参与。

  通用电气(GE)亚太区实习生招募计划已成为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把实习生项目作为“最早期发现人才”的机会。

  欧莱雅(中国)对每个实习的大学生都做评估,哪怕只实习一个月,也会记录他的实习工作情况。(来源:新民晚报;作者:姜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