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爱心交换 且让善念的台湾超越危机的台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6:40 中国台湾网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说,一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形容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台湾现在给人的感觉,似乎正是处在人性极致的两端,一方面,我们看到中研院士刘炯朗提出的创意爱心交换游戏,掀起了一阵风潮,有人说这是台湾版的“把爱传出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朋友绑架朋友的案例,悦氏旷泉水董事长被相识二十年的老朋友绑架,真心换绝情,不禁让许多人顿生信赖危机,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是真的?

  在各式各样惊悚、骇人的社会新闻里、在政治对立的争辩里,很多人对台湾失去了信心,因为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似乎失去了温柔、节制与善良;天天活在这剑拔弩张的社会里,人们如何心安?在家有接不完的诈骗电话,从换发身分证到地检署到案通知,诈骗集团天天变花样,就是要骗你的钱;一出了门,那更是危机四伏,像悦氏旷泉水董座被绑架的案例,就令人十分寒心,被害人和绑嫌不但相识二十年,而且被害人还曾经免费租屋给失业的主嫌使用,另一名绑匪更从小与被害人是邻居和好朋友;就因为这么熟悉,才会对被被害人的状况瞭若指掌,被害人也全无防备,使绑匪轻易得逞。

  社论说,其实,近年来,社会新闻里愈来愈多这样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熟人犯案,这种犯罪型态的汜滥不单单显示社会治安已每下愈况,更严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濒于断裂;一个社会要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度是一个长期工程,而这种信任度也是许多人际关系、社群安全感的基础;毕竟,再怎么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足够的警察可以二十四小时保护人民,在绝大多数的时空环境里,人们身家性命财产的安全,需要仰赖社区人际的互相协助、彼此照顾,若没有了守望相助、或者左邻右舍全都令人生出隐忧,那么,日常生活将会有多么不方便、多么危机重重?这样的社会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试想,当这类熟人相害的社会新闻不断出现,谁还敢信任别人呢?你家隔壁邻居对你的作息比任何人都还要清楚,如果他心存歹念,岂不防不胜防?久而久之,人们肯定会养成“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邻里关系的崩溃预告的就是冷漠疏离而危机四伏的家居生活,这对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有严重的影响,值得关切;或许各地方政府应将提升基层乡里间的熟悉与互动,列为重要的施政工作,毕竟,天天生活在一起的邻居、朋友,跟我们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而都会生活型态又让人们很容易就变得不熟悉,所以需要花工夫去经营彼此间的关系。

  所幸在种种令人不安、不平的社会新闻之外,台湾还是有很多人致力于“开发”、鼓吹人们心里的善念、并且将善念化为善行。事实上,台湾的情况是,只要有人愿意登高一呼做好事,总会有人响应,人们的心里还是渴望有好事发生,也很期待自己能“善的循环”里有所贡献,只是缺乏一个创意、缺乏一个发动者,只要点子够新够好、让人们觉得仿佛在参与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总能得到很大的回响,如刘炯朗院士的“爱心交换”,就引爆了社会的高度参与。刘院士的晚宴固然颇具吸引力,最让人感兴趣的应该是这个活动激发了许多人心中的善念与创意,在每一个人们所提出来的爱心交换点子里,都有一个嘉惠社会、造福人群的想法,而且,通常是提出这个点子的人最擅长的事,换言之,每个人用他自己的资源、再加上一些创意,就能迸发、激荡出更多美好的可能性;透过这些善心好事,有助于消弭许多存在已久且日渐加深的社会边界与藩篱,也帮助了这个社会的人际互动可以更趋和谐。

  或许很多人对目前的台湾现状感到失望,但是,从爱心宴、饥饿三十等各种活动引起人们的高度参与可以看出,人的心里不是没有做好事的动力以及行动力,只是需要一个好的发动点;如果我们不希望美好的价值从台湾社会逐渐消失、如果我们不希望人与人之间是对立、互相猜忌的,那么,就开始做“爱的火种”吧,从我们自己开始、从自己能做的好事开始,用点心思用点头脑,让好事发生、让好人出头,涓滴穿石,台湾可以变得更美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