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平凡岗位上成长起来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7:11 新华网

  

平凡岗位上成长起来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10月20日,孔祥瑞在工作现场对年轻工人进行技术指导。(新华网 岳巍/摄)

  新华网天津10月31日电(记者满学杰、李靖)国庆节前夕,只有初中文凭的天津港码头工人孔祥瑞,获得了“中华发明大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码头工人,到一名具备一流

专业技能的专家,孔祥瑞以其刻苦钻研、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的人生历程,展现了当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风采。

  今年51岁的孔祥瑞,1972年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当上了一名门吊司机。他把工作岗位作为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人誉为与时俱进的“蓝领专家”。

  从1995年至今,孔祥瑞主持开展技术创新项目达15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在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迈上新台阶,设备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水平。

  孔祥瑞的名字,是与许多创造发明联系在一起的。

  1995年,他在天津港六公司担任固机队党支部书记、队长,掌管公司装卸生产的核心设备——18台40吨门机。一次,12号门机发生故障,如不立即修复,将严重影响生产。而修复门机的前提,是将重168吨的门机上盘抬起,按照常规,需要租用海吊作业,要等两个月。孔祥瑞依靠自己长期的积累和实际工作经验,决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他带领工友们经过反复研究,攻克了下支点因轴承旋转不易固定的难关,用10个单个承压30吨的千斤顶顶起168吨的门机上盘,使门机故障得以修复,并由此形成了一项新成果——焊接在大法兰盘下的新型顶生支座技术。

  2001年,孔祥瑞和工友们经过无数次研究、实验,把门机抓斗进舱打开放料与轻钩提升这两个动作合二为一,并将主令控制器手柄移动轨迹由“十”字形丰富成“星”字形,把抓斗打开和提升的两个动作用一个指令完成。这项技术创新在全队推广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门机每完成一钩作业可以节省时间15.8秒,平均每天多作业480吨,当年就为公司创造效益1600万元。

  2002年,“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被天津市总工会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这个“金点子”在全国推广。

  2002年,孔祥瑞和工友们用万象轴取代卡隼连接,解决了门机中心滑环经常短路烧毁的痼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该项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而且被生产厂家采用,改进后的设备作为名牌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和世界港口。

  2004年,孔祥瑞又主持了煤码头公司大型进口设备接卸原煤列车“翻车机摘钩杆技术改造项目”。他们将原来长一米的单根摘钩杆改造成三截,中间由法兰盘连接,调整了控制角度,全年节省维修时间1800多个小时,可多接卸列车65700节,多接卸原煤达320多万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