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房奴”增多,会影响“幸福指数”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8:00 光明网
许贵元

  “巨额贷款买新房,愁眉苦脸心发慌,大批房奴再现时,幸福指数受影响”。这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个与建设和谐社会“不合拍”的盲点。

  来自10月17日的《新华每日电讯》称,广西南宁10名贷款购房者因连续拖欠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而“官司”缠身。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达98.09%背有房贷的人,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对此,社会学家指出,“房奴”现象呈现的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风险,不要

让“房奴”们的“心理病”降低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而深受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的“房奴”们,应该尽快从过度超前消费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还理性消费的本来面目。

  在畸形的房地产“市场热”的大潮流中,一些力不从心的人卷进了“追购风”的旋涡,沉重的购房贷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成了名副其实、苦不堪言的“房奴”。有调查显示,目前,有七成“房奴”为购买住房留下了“后遗症”,近三成“房奴”为了偿还贷款,其基本生活支出都要靠父母来提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这批再现的“啃老族”,要比那些因为“下岗失业”或大学毕业呆在家里“待业”的“啃老族”的胃口大得多。加之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仅以北京为例,今年房价又上涨了8.4%,其他城市也大都是“坚挺不迭”的状况,“房奴”的支撑力简直到了崩溃的地步。

  老实讲,谁也不愿意当“房奴”。可是,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谁也不想花钱买“高价房”,而当今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你不出大钱能行吗?出不起就得硬着头皮去贷款,靠巨额贷款买房,你必须时刻装着如何按规定还贷,否则,必然要吃银行“官司”的。因为贷款买房月供超过正常支付能力,按银行指标是超过月收入的50%,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才被沦为“房奴”。据调查显示,有53%的“房奴”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感”明显增强;有大约20%的“房奴”逐渐减少了照顾和瞻仰父母的支出。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的孙欲晓博士说,因为还房贷而出现困惑、迷茫、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房奴”,基本是22岁至35岁的青年人,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面对风险就要承受更多的负面心理因素,这个因素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和现状,其心理就容易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根据可锐职业顾问公司对京、沪、穗等城市所做的调查表明,月收入在5000元至1.5万元的购房者中,有76%的人购房后感到压力很大,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生活的“幸福感”也明显下降。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社会的“幸福指数”。

  笔者熟识的一位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未婚青年,为了自己的“婚事”,把整个精力几乎全用到如何尽快买上新房。女方公开摊牌:“无房不嫁”。他风趣地对我说:“男同志没有大平米,说话就是没底气,要想结婚无日期!”现实情况的确如此。没有住房的千方百计想买房,买了房子的“愉悦感”逐渐变成了“累赘感”,而按目前的普通家庭收入和与昂贵的市场房价比较,有专家预测,这种“累赘感”将持续5年至30年之久。这是多么令人忧虑和遗憾的前景啊!

  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而在畸形的房地产市场下被迫沦为“房奴”的人日益增多,他们的“心理病”,对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我们调控房地产市场千万不可忽视对人们“观念”上的引导。

  从目前来看,指望房价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大幅度下降”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客观现实。因此,理性消费应该是我们最佳的选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树立保守的“理财计划”,谨慎行事,量力而行,切莫以虚弱心理盲目追捧“过度超前消费”,以免自觉不自觉地沦为“房奴”,对生活失去信心,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和工作事业。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差、经济实力薄弱、且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租房”更比较核算和适宜,待有了一定的积蓄,具备了成熟的条件,可再考虑“以小换大”或购买新房。那种“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弱心态,不仅自己维持生计有一定困难,还会人为地给父母进一步加重生活负担。倘若我们大家都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何谈实现人生价值,为创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不就成了一句空话了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