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认为:中国汽车消费“怪相”与文化密切相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7:11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11月1日电(记者何丰伦、黄玫、王英诚)“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汽车消费呈现几大怪现象,这些怪现象的形成与中国缺少成熟的汽车文化密切相关,也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1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在中国—东盟“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论坛”上剖析了中国汽车消费“怪相”背后的文化因素。

  ——两厢车变三厢车,中国人浓厚的“轿子文化”。捷达、富康、夏利、雪铁龙…

…这些在欧洲国家畅销的车型最初进入中国市场都是两厢车,但不久之后就改弦更张,变成不折不扣的“三厢车”。

  郭孔辉说:“这种变化与中国人浓厚的‘轿子文化’密切相关,三厢车比起两厢车更加宽大,更加像传统的轿子,有派头,也更容易引人注目。”

  ——歧视小排量车,排量越大越好,越贵越好。中国不少城市一度出现过禁止小排量汽车上路的奇怪规定,甚至把小排量等同于不环保。以至于世界汽车巨头发出“上千万元的车最好到中国去展览”的感慨。

  ——好进口恶国产,以至于“洋车”盛行。夏利贴上洋标签就可以多卖1万元,不少人买了“威乐”之后就把一汽的标志拆掉,自己买个别的标牌贴上去。——组织采购乐于“捧场进口货”。个别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乐于购买进口汽车,排量越大越好,档次越高越好。

  郭孔辉认为,这种消费“怪相”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三厢轿车心态”与“等级”、“尊卑”观念密切相连。

  郭孔辉说,中国文化需要弘扬精华,淘汰糟粕,汽车产业中也亟待这种扬弃。“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对汽车产业而言就是要‘五自’:自主开放、自主品牌、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只有从文化背景上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发展上学习他人的优势,才能走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正道。”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