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搭建互利共赢大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0:09 人民网-华南新闻

  

搭建互利共赢大平台
马来西亚国家展馆,入口处是其标志性建筑——双子塔。

  本报记者刘龙摄

搭建互利共赢大平台
博览会开幕式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纷纷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刘龙摄吉祥的钟声,年年敲响;合作的步伐,岁岁迈进。10月31日,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3万多客商齐聚南宁会展中心。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商机,正在成为互利共赢的区域经贸合作大平台。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初步搭建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平台,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四大展会之一。

  针对性更强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背景下举办的第三届博览会,更具特色:

  规模更大。本届博览会展区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从展位数量上看,本届博览会设计总展位数3000个,其中室内展位2500个,室外展位500个。

  产品更集中、更丰富。本届博览会共设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实用技术、魅力之城和旅游四个专题,集中展示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材家居,农资、农产品和食品四类商品。

  “也许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展示,但针对性更强。”看过了展览,来自广东的一位客商告诉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尽管是一个综合性展览,但有自身的特色。

  “主要是面向东盟,主题明确。”记者在先进实用技术展厅,展出了来自全国的67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并从中精心挑选29项作重点推荐。在汽车展区,“中国柳州——面向东盟的汽车城”把展会的特色诠释得清清楚楚。

  东盟兴趣更浓

  东盟10国及境外企业共使用展位1012个,比第二届博览会增加200多个,参展规模接近展位总数的1/3。各国使用的展位数量均有增加,特别是马来西亚和越南,自博览会举办以来首次使用独立展厅作为本国专用商品馆。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有关人士认为,东盟国家申请使用展位数量增多,折射出东盟国家对博览会现实和潜在机遇的浓厚兴趣。这也表明东盟国家企业从最初两届博览会的“试水”心态,向全面推动市场发展的心态转变,11个国家共办将成为第三届乃至今后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惯例。

  在越南展馆,4年前就来到南宁设办事处的平仙日用品制作公司负责人阮志心说,设办事处以来,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南方的销售,一直以50%以上的速度增加,今年以来更是增长了近80%。谈到正在推进的中国—东盟合作,阮志心颇为开心地说,单是降税一项,就对越南企业进军中国市场一定有利。

  马来西亚展馆中,一种保健草药黑茶引起很多中国客商的浓厚兴趣。来自东北、河南的几家国内商人,正在与马方企业负责人商谈在国内做代理的事宜。

  合作亮点更多

  当天下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签约仪式上,签订了国际合作项目80个、国内投资合作项目100个,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均比往届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投资合作亮点纷呈。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速推进,港澳台客商愈加看重东盟市场,纷纷在东盟国家或广西投资设厂,伺机进入东盟市场。目前,港澳台客商对东盟投资或以东盟市场为目标的投资活动踊跃。

  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热点。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商贸、物流、软件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增长点。

本报记者 韩建清 庞革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