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簇新校舍暖心田(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0:09 人民网-华南新闻

  

簇新校舍暖心田(今日关注)
海口市龙华区国扬小学的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电脑。

  本报记者吴刚摄10月26日上午,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国扬小学女教师李明坐在宽敞的教师办公室里,轻松地批改着学生的数学作业。

  离教室约百米处的两层建筑里,有她带卫生间、洗澡间、厨房的教师工作间。而3个

月前,在合并前的儒扬小学,李明还得住在公庙里,时常伴随着老鼠吱呀乱窜声、听着村民“拜公”的动静批改作业。

  李明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一场特别的‘战役’——海南中小学危房改造攻坚工程。”

  一切为了孩子

  今年7月31日,是一个值得海口教育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海口市危房校舍改建项目全部保质保量竣工验收,完成校舍危房改造3.99万平方米,新建4.5万平方米,维修危房3.01万平方米,实现消除现有各类校舍危房的目标,比海南省的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在海口市琼山区旧州中学工作的王老师说:“如果在半年前,走进琼山区旧州中学,你会发现偌大的校园里每一间教室几乎都是头望青天、背靠残壁;下雨了加片瓦,起风了,糊张纸。”如今,旧州中学已经完全变样了:3幢教学大楼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每间教室配备全新的课桌椅和4把吊扇,崭新的体育器材有序地散落在校园间,全新的图书室摆上了一排排课外读物,每间40平方米带有厨卫间的教师工作室,免去教师辛苦一天还得在树下生火做饭的烦恼。

  10月25日,记者来到海口市石山中学,校长陈日芳告诉记者,以前的石山中学只有一幢华侨捐建的旧教学大楼,校园地面凹凸不平,每逢雨天,校内到处积水,道路泥泞不堪,学生和家长对此意见很大。自从今年海口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危改攻坚市县后,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下拨了数百万元资金,推倒危房新建了一幢教学大楼及教师工作间,绿化和美化了校园环境。现在,整个校园被自然景观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教师和学生们再不用在破土墙屋内提心吊胆地教学和上课了。

  说起石山镇变化最大的是什么?镇上的人都会告诉你:“是学校。”吴大爷说:“政府为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学校环境好了,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借东风谋“变”局

  海口虽然是省会城市,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布点分散、学校多而不强、学生上学不便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因此,在谋划危改攻坚战全局之初,结合危改谋布局调整之变,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就成为决策层的共识。

  对全市农村学校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核查后,海口市教育局又经过充分论证,制订了投资计划,并通过实地考察确定项目选址,撤并了8所初小、25个教学点,新建学校5所,使得原先稍显散乱的布点更趋合理。

  琼山区旧州镇江南小学就是一例。琼山区教科局副局长蔡章富告诉记者,该镇岭南村委会原有两所初级小学:江前小学、岭南小学,一直难以做强。为整合教育资源,海口市教育局决定合二为一,重建一所完全小学,从原两所小学中各取一字,名“江南小学”。

  令人感动的是,村民得悉喜讯后,在村里土地并不富余的情况下,无偿为建设新学校提供了60多亩平整的土地,村民还为新学校捐款8万多元。

  国扬村委会管辖7个自然村,人口3000多人,原有4所学校,包括一所完全小学(儒扬小学)及三个教学点(陈永小学、昌茂小学、国茂小学),4所学校共有危房面积1201平方米。4所学校的共同点是,破败不堪,没有围墙,没有操场。

  危改前的调研中,海口市、龙华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决定:与其小打小闹把危改项目资金散拨到4所学校,不如集中财力重新调整布局,把4所学校合并成一所,重新选址盖一所像样的学校。

  为方便孩子上学,新学校选址定在7个自然村中间。

  “想法不错,可盖学校的地从何而来?要知道,在国扬村委会所处的海口羊山地区,地少石头多,而且几乎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是老百姓的,征地将面临什么困难我们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海口市龙华区教育局局长张林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初步选点后,还没等海口市教育局最后批复,村民们已经自己砍倒了选点里的荔枝、龙眼树,一下子就让出10亩地使用权。听说10亩地还不够用,大家又重新商议,最后共有11户人家让出了28.5亩地使用权。”

  28.5亩地使用权分文不要!表达了老百姓对一所新学校的期盼,对危改项目的衷心支持。

  10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国扬小学,村干部王祥霭说:“你没想到吧,现在这么平整的地方,原来都是这样的大石头,小山包差不多有七八米高。”

  “这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造福子子孙孙的事。”村民们道出自己淳朴的心声。据统计,在村干部率领下,国扬村村民共计为新学校建设投工投劳1200个工作日,挖土1000余立方米,仅乱石村民就搬走30大车。为了给学校建设出点力,村里有山头的农民上山开采石砖,没山头的农民也捡片石打成碎片送给学校,所献石料价值8000元;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为学校建设自发捐款4万多元……

  如今的国扬小学,拥有新建的1090平方米教学楼和600平方米教师工作间,有漂亮的电脑室、图书室,还有像样的操场、篮球场……

  新增万个学位

  学位紧缺,一直是掣肘着海口教育的发展,并由此衍生出学校的“大班”现象。

  如何改变现状?从开始危改工作第一天起,决策者们就把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增加学位当成了一盘完整的棋局来谋划。

  以海口城区学校为例,短短两年,通过新建、将部分高中学校迁往城郊、在原校址新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等办法,实实在在地增加免费义务教育学位6300个,其中初级中学学位4620个,小学学位1680个。

  而高中学位,也借迁往城郊之机顺势跃升。通过发展寄宿制学校,增加学位2880个。其中仅迁建海口市第一中学一项,便新增2000个学位;迁建海口第一职业中学后,又新增880个学位。

  海口市石山镇村民王大喜说,女儿成绩不错,本来打算送她去县城读初中,但危改后石山中学的变化很大,校长、老师也很有信心,所以还是把女儿留在镇里读了。“县中学条件好些,但要多花学费、生活费、路费。我家经济条件不好,要是把附近的学校建好,我们举双手赞成。”像王大喜一样,很多新生家长在危改后就近选择了本管区学校。

  “现在农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宁愿多花钱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去,但却造成了部分学校生源不足、发展困难,又增加了优质学校的压力。”海口市教育局局长韩美告诉记者:“危改缩小了学校的差距,对学生、家长、学校都有利。”

  据统计,乘危改和布局调整东风,海口农村中小学校数从原先的471所减至如今的287所,教育资源得到较好的整合优化,农村学校由此新增近2000个学位,有效缓解了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之后,大批农村孩子回流给学校造成的学位压力。

本报记者 吴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