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请拿实证数据支撑“涨价节能” (采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2:37 江南时报

  当下是中国资源性产品的高峰期,每有涨价,“节能”必是涨价方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继2005年年底全国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之后,在几大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天然气零售价格又将上涨。众多涨价理由中当然也少不了节能,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中国价格协会某专家称,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才有助于促进节能,而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不利于节能(见10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

  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每次涨价方说“涨价节能”时,总把“涨价节能”当作一条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经济学真理,既不提供翔实的资料证明过去的涨价手段已节约了多少能源,也不总结以往经验阐明涨价与节能间的数字关系,更不说明此次涨价是想达到多大的节能目标,只是凭着一种想当然的经济学直觉空口强调“涨价节能”。这种以真理自居的逻辑霸道,是公众反感“涨价节能”的最根本原因——中国公众并非缺乏公益意识不想节能,关键是没有人拿出他们能够理解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生活数据和本土经验说服他们。

  如果有关部门对“涨价节能”充满自信,真是想通过涨价节约能源,应该能拿出实证数据支撑“涨价节能”的合理性。如果说前几年缺少这方面的实证资料还情有可原,如今就不该缺了。中国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已有了一两年的经验,从水价到电价,从油价再到煤价都涨过了,液化气价格去年年底也刚涨过,这些涨价可都有“节能”的名义——那么,这些涨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节约了多少能源,是否节约了一种资源却浪费了另一种资源,节约的能源是否高过涨价带来的社会成本等等,应该都是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统计和测量的。如果价格专家能拿出这类数据力挺“涨价节能”,公众是会在“共同的利益感觉”中接受涨价的。

  有人会说,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下降,提高价格推动公众节能意识,这么简单的道理需要什么数据证明。确实,“涨价节能”是能源经济学的一条原理,许多发达国家也通过价格杠杆成功节约了能源——可当中国能源部门要采用这个手段时,涨价是否真能节能,就得用本土的经验和数据来说服公众。

  许多垄断企业一直以节能之名涨价,可从来没拿出与涨价对应的节能结果来,是缺乏“拿数据说服公众”的市场意识,还是压根就没想着节能的事情?中国的垄断行业好像都是这种作风,相关部门一直说春运涨价是为“削峰填谷”,可6年了,到底涨价削了多少峰填了多少谷,该有个让公众信服的数据交代吧,可每次涨价都还只是那空洞干瘪的几个字。

■吴思庭(11月1日《新京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