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朝宣布有条件重返六方会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3:00 新闻晨报
□黄恒 张春燕(综合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特稿)

  朝美在北京进行了接触

  11月1日,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报道说,朝鲜外务省发言人以回答朝中社记者提问的方式称,10月31日,朝鲜在北京与有关国家进行了双边和多边接触,尤其是与美国进行了接触。

  发言人表示:“朝鲜与美国将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对取消金融制裁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予以解决,在这一前提下,朝鲜决定重返六方会谈。”

  中国外交部则在10月31日发布消息说,根据中方建议,中朝美六方会谈团长在北京举行非正式会晤,就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坦率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三方一致同意在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方便的近期举行六方会谈。

  自2005年11月举行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以来,朝鲜一直以美国没有停止对其金融制裁为由,拒绝再次参加六方会谈。今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首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不久通过了对其制裁决议案,要求朝鲜立即无条件重启六方会谈,朝鲜半岛局势一度非常紧张。之后,中国等国家一直在努力斡旋,希望重启谈判。

  中国外交斡旋作用凸显

  布什在10月31日的讲话中说,他要为中、朝、美三方同意恢复六方会谈感谢中方,因为很明显,朝鲜听取了中国和其他方面发出的信息。

  美联社11月1日报道说:“朝鲜方面强调,在10月31日的北京会晤中与美国展开了直接会晤,这使外交突破成为可能。长期以来一直拒绝与平壤直接对话的美国总统布什,将各方达成一致、同意恢复六方会谈归功于中国的斡旋。”

  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奇10月31日发表声明说,中、朝、美就重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达成一致是“一个积极的征兆”。声明还积极评价了中国在美朝之间的斡旋作用,并称“对中国所起的作用表示敬意”。

  六方会谈陷入停顿后,中国一直同有关各方就如何恢复六方会谈进行密切磋商。在朝鲜上月进行核试验后,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作为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访问了美国、俄罗斯和朝鲜,向3国领导人转达胡锦涛主席的口信,并就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今年9月,负责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访华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美双方认为,在当前六方会谈遇到困难时,相互指责无济于事。各方应采取实际建设性行动,体现灵活和智慧,逐步建立互信,为六方会谈复谈创造有利条件。

  [联合国:希望六方会谈能够尽早恢复]

  10月3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说,希望六方会谈能够尽早恢复,并产生积极成果以缓解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美国总统布什:感谢中国的努力]

  美国总统布什10月31日在白宫对新闻界表示,他对中国、朝鲜和美国三方同意于近期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表示欢迎,对朝核问题取得进展感到非常高兴。布什说:“我要感谢中国,因为很明显,朝鲜听取了中国以及其他方面发出的信息。”

  布什表示,美国将向该地区派遣工作队,与伙伴国共同确保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核试验问题通过的决议得以执行,并确保即将恢复的六方会谈取得成效,实现消除朝鲜核武器及核武器计划的目标。

  [俄罗斯:这是极为积极的现象]

  俄罗斯副外长阿列克谢耶夫10月31日表示,俄罗斯方面对中国、朝鲜和美国就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达成一致表示欢迎。阿列克谢耶夫说,俄方认为,中朝美同意尽快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是“极为积极”的现象。

  [韩国:新一轮六方会谈应以朝鲜弃核为前提]

  10月31日,韩国韩明淑总理对朝鲜作出重返六方会谈的决定表示欢迎。韩明淑对记者表示,希望朝鲜的决定能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朝核问题的出发点。

  不过,韩国统一部长官李钟11月1日在首尔表示,举行新一轮六方会谈应以朝鲜弃核为前提。他说,韩国不会接受朝鲜以有核国家身份参加六方会谈,六方会谈应以朝鲜弃核为前提,参加六方会谈的各方应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以促使朝鲜弃核。

  [日本:将继续单独制裁朝鲜并要求其弃核]

    日本官房长官盐崎恭久表示,六方会谈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最好框架,日本政府对近期将举行六方会谈持欢迎态度。但他表示,朝鲜放弃一切核开发是最重要的,在朝鲜能否做到这一点还不明了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不会解除对朝鲜的制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