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分成两半的“换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5:42 新京报

  “换客”享受“交易的乐趣”,就要求进入交换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如今所换的物品大多没有独特性,网络易物活动就被劈成了趣味的理想和折现的实情。

  超女王晓光“用回形针换别墅”的宣言又一次造就了中国互联网文化生活的兴奋点。尽管中文互联网上的易物网站早就遍地开花,尽管有加拿大帅哥麦克唐纳珠玉在前,尽管迅速被网络考据癖者发掘出交换背后的炒作线索,但依然有人无法掩饰激动的心情,开始为

“换客风潮”的到来摇旗呐喊,甚至主动招募“换客”,试图以此制造新闻事件。

  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早期人类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方法互通有无。为了提高交易的效率,打破时间、空间条件对交易的限制,人们约定了一般等价物,并最终导致了货币的出现。随后,货币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计量标准。这为网络易物行为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它看上去貌似怀旧复古,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同时又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对商品社会的逆反情绪,有望成为“青年亚文化”的新的突破口。

  不过,只有当交换双方均对对方提供的商品满意时,网络易物才可能进行。而一般网络购物,仅需要买家对相关商品满意即可,因此交易成功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网络易物在规避交易风险、减少中间商损耗、简化交易手续等问题上,也并不比传统的网络购物方式占优。所以,在网络交换的过程中,交换者关注的并非换得的商品的效用,而是交换过程本身的效用。用“换客”的话说,就是享受“交易的乐趣”。

  网络易物的过程是网络交友的延伸。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交换的两宗商品,应同时符合交换双方的趣味与品位,是双方都能“看得上眼”的东西。在反复的交换过程中,趣味就成为聚拢一定人群的标准。交换双方借助各自提供的商品,测量对方的趣味,再结合面对面交换时的交往状况,设定彼此的距离。所以,易物网站可以被看作一个“物品组成的豆瓣网”,让用户根据自己属性加入一定的人群。

  不过,这种因网络而生的交易方式很快就受到了“有网络特色的反戈一击”。

  为了达到“享受交换乐趣”的目的,就要求进入交换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在功能、外观或者其他方面与其他同类商品区分。换得的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性越大,带来的乐趣也就越大。这种情况,其实与去北京动物园淘衣服,去潘家园买旧书并无区别,只是由于网络的介入,商品信息被集合放大,检索效率也略有提高,扩大了交换人群,从而提高了交换的成功率。

  不过,在大型的易物网站上,大量出现的却是缺乏足够区分度的商品。比如一些常见品牌的数码产品、服装和化妆品。这些物品与一般购物网站提供的商品并没有太大区别,难以通过交换物品的差异性,并以此进行人群区分。同时,对目前几个主要易物网站的交易品状况稍加注意就能发现,相当部分交换者在留言中表示,可以将现金作为交换物,甚至要求下家必须现金交换。可以看出,相当部分网络“换客”,只是把“易物”视作网络销售的补充而已。如此一来,原本为客户提供交易过程的满足感的网络易物活动,就被劈成了两半:一个是趣味的理想,一个是折现的实情,两者在WEB2.0的网络平台上争斗不已。

  其实,网络易物的行为早在数年前已经在一些大型网络社区中出现。天涯社区的著名阅读板块“闲闲书话”曾经在一些爱好者的支持下开展过“网友换书”的活动。但这一活动终于夭折,因为可供交换的物品大都集中在少数职业贩卖者手中,而且由于供求不平衡,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会逐渐抬升价格。最终,网友易书演变成了“天涯书局”的网络购书活动。

  危机并非痴人说梦。事实上,某个大型易物网站,早就推出了虚拟货币系统。尽管目前该虚拟货币的使用方法并不明确,但却为网站转型做了基本准备。在“用XX换别墅”的传奇鼓舞之下,一大批无所事事的网络用户开始了自己的“安居梦”。和这个梦想一样,“换客风潮”也不过是一个稚气的想象而已。

  □本报文娱评论员 徐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