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庆祝辉煌成就 阔步似锦前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7:58 沈阳网-沈阳日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走完从盛大开幕到完美谢幕的184天,给世人留下的是深深眷恋和绵绵回味。在世园会圆满落幕的时刻,740万沈阳人民东望“世博园”豪情满怀,心潮澎湃。胜利的喜悦,美好的回忆,惜别的心情,足以凝成这样一句话: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你令沈阳人民最相思!

  分担风雨,分享阳光。回过头来总结奋斗过的岁月、盘点创造的辉煌,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敢于并成功举办世园会,对于发展中的沈阳和沈阳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世园会给了我们什么?

  面对这样的提问,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们都会争相作答。

  旅游界人士说,海内外一架架旅游包机飞抵沈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沈阳的旅游终于热起来了;

  城建城管部门说,在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水平上,我们都取得了新成就,获得了新经验,上了新台阶;

  经济界人士说,这真是“花为媒”,在鲜花的簇拥下,世界向沈阳走来,沈阳也不断地走向世界,一座开放的城市与开放的世界实现亲切“会晤”;

  文化界人士说,我们不仅看到了鲜花,更在风格迥异的建筑和花卉艺术中,看到了承载着和平、和谐、和睦的人类共同理想,看到了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共享的文明成果和共有的人文财富;

  饭店、宾馆、商店和出租车司机说,我们的客人多了,生意火了,钱好赚了,营业额上来了;

  老百姓说,“世博园”就像一个令人大饱眼福的万花筒,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异彩纷呈的园艺,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周游”了世界。

  是的,我们的的确确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世园会。短短184天,“世博园”接待中外游客1260万人次,创下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展期内接待游客总量的新纪录;短短184天,国内外媒体发布新闻报道累计超过10万条,大量的文字、不同的语言、精美的画面向全世界传达了沈阳的讯息,传播了沈阳的魅力;短短184天,全球有2亿人借助300余家网站平台,浏览了沈阳世园会。

  是的,我们的的确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世界园艺博览会被喻为国际博览会中的“美少女”,她从来都钟情四季如春鲜花盛开的地方。她从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汉堡、慕尼黑、维也纳、巴黎、魁北克、蒙特利尔、利物浦、大阪走来,走进沈阳,她非但没有“水土不服”,而且更吐芬芳,更显娇艳。

  是花儿的芬芳、园林的风采、城市的风貌、艺术的魅力,唤来世界各地的朋友相约沈城;是市委、市政府的创新思维,大手笔运作,创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历史纪录;是各条战线的精心筹备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创造了游人如织、好评如潮的美好现实。我们实现了“世界给沈阳一个机会,沈阳还世界一个奇迹”的庄严承诺;我们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一座城市团结奋进的姿态,一座城市宽广开放的气度,一座城市健康文明的风尚,一座城市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一句话,我们做成了许多人不敢相信的大事。

  (二)

  世园会还给了我们什么?

  庆祝辉煌成就,收获满枝硕果。崇高的精神从来都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世园会给沈阳人民带来的精神财富是什么?是敢于干大事、能够干成大事的信心和勇气;是热爱这座城市、相信这座城市的凝聚力;是在筹备和举办世园会期间形成的一种精神。世园会的成功,增强了沈阳人民干大事业、能干成大事业的信心。作为中国著名的工业重镇,沈阳能否举办好以科技和园艺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性展会,我们曾承受过诸多质疑的目光。是坚定的信心为我们点燃了希望之火,鼓起了必胜的勇气。

  信心是什么?信心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能力,是成功的源泉,是对自我的突破。我们知道,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可是它又从来都有一个涵盖各种指标的指数,那就是信心指数。如企业家、消费、楼市、商业信心指数等。那么,一座城市的崛起与发展有没有信心指数呢?如果有,沈阳地区经济信心指数将是足以令人羡慕的。近年来,沈阳的天蓝了、树绿了、路宽了、灯亮了、财政收入增加了、经济总量上来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使我们重拾久违的自信。如果说世园会的成功是信心使然,那么她同时也给我们再次注入了更大的信心。

  世园会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凝聚力。本届世园会在沈阳举行,得到了国内外76个参展城市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参与,因此被中外舆论评论为“谱写了中外园艺、建筑和文化交流的新篇章”。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这座城市是有凝聚力的。世园会的成功举办,更大大增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凝聚力。

  世园会期间,全市人民讲文明、树新风、增团结、促和谐。每个人都是沈阳文明的使者,以主人翁意识共同分担和分享着这座城市的责任与骄傲。诸如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言谈举止、一则网民的观感留言,都见微知著地体现了沈阳人的文明素质。这一切说明,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经过大发展快发展的宏伟实践,沈阳人民的眼界、精神、追求、凝聚力又上升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

  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要有凝聚力。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历史动力,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力表现在:当为实现集体目标时,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能舍小我求大我。就一座城市来讲,凝聚力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源泉和集体创造力的源泉。

  凝聚力有一种放大效应,一个集体有了凝聚力,就会增强人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共同奋斗的使命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就会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的良好局面。通过世园会,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这种凝聚力的放大效应。

  世园会的成功,还使我们收获了另一笔巨大的思想财富,就是在筹备和举办世园会期间,形成和丰富了沈阳的城市精神,将这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发扬光大,必将成为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中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这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是:挑战极限、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服务大局、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沈阳的城市精神诞生于实践并赢得了实践的检验。它饱含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充满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它贵在不是停留在口号的层面,而是对实践的提炼总结;贵在不是拟出的理想,而是正在被普遍践行的准则。体现了今日沈阳崭新的时代风貌,反映了沈阳人民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如今,发展、变革中的沈阳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更呼唤在全社会导引一种敢于干大事业、敢于挑战极限和追求理想的精神风尚。我们要叫响并弘扬这种城市精神,以此激励全市人民在沈阳大发展、快发展的征程中,增强“闯”的魄力,提高“抢”的意识,加大“争”的劲头,加强“拼”的勇气。(三)

  世园会还会给我们什么?

  历届世园会都曾经为主办城市留下辉煌的“后续效应”,诸如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那么,世园会留给沈阳的“后续效应”是什么呢?

  从城市发展战略的更深层次去思索,我们就会发现,世园会之于沈阳最大的功绩是:在爆发性地提升了沈阳城市知名度的同时,它如同一部助跑机、一台助推器,使我们这座城市迅速地由传统老工业基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转折。这个转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改变着沈阳的城市性质,使沈阳站在了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上。

  沈阳,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曾背负过沉重的历史包袱,面临过种种发展的困惑。但是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她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那就是实行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在正确的城市发展方向指引下,沈阳在短短几年内脱胎换骨,创造了中国工业城市的生态奇迹,世界北方城市的绿色奇迹,世界污染城市的环保奇迹,并迎来了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城市功能显著增强的大好形势。恰逢其时,在这关键的历史点位上,世园会的成功为沈阳由传统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城市迈进,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向现代化城市迈进,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城市宣言。

  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追寻社会进步的脚印,向现代化城市迈进,我们已经和正在聚集着应有的基础和实力。随着沈阳“四大发展空间”的打开,大量资本、项目的涌入,各种产业集群的形成,地区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大提高,一幅大沈阳、新沈阳的美好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铺开。

  世界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密度较高的区域,无一不是财富创造较多的区域。从国际上看,世界财富主要集中在纽约、多伦多—芝加哥、东京、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等五大都市圈;从国内看,中国财富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崛起的沈阳正在爆发着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财富创造力,通过努力拼搏,我们完全可以把沈阳建设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并把“沈阳经济区”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胜利的欢呼中落下帷幕,美丽的百合塔见证了沈阳人民创造的奇迹。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我们的城市精神发扬光大,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发展意识,以更快的发展步伐,向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迈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