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猪倌”到动物营养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8:29 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 龙源

  10月25日下午,当印遇龙从电话中得知自己高票当选为中共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时,正独自在实验室继续“猪氮磷营养代谢”的研究。

  从养猪起步研究动物营养学

  印遇龙所在的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位于长沙马坡岭,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办公室遥遥相望。印遇龙从事着畜牧养殖研究,袁隆平则主攻杂交水稻,相同的是,两者的基础性科学研究都能转化成应用成果,且收获颇丰。

  1978年,印遇龙从湖南师大生物系毕业,被分配到位于长沙马坡岭的生态研究所工作,于1986年5月被派往德国农业研究中心进修。当时外国人对中国留学生心存偏见,印遇龙仅被安排去做一个很简单的猪饲养试验。

  好强的印遇龙偏不服气,在养猪的同时,他独自完成了连国外专家都不曾涉足的“猪回肠末端氨基酸代谢”项目,并转向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从此奠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中科院工作期间,印遇龙主持完成了“猪氮磷营养代谢调控及环境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倡导通过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品质改良方式,杜绝含瘦肉精、含抗生素的猪肉出现,该项目于今年9月通过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的评审。

  两次放弃国外优裕生活

  早在德国进修期间,印遇龙独自做“猪回肠”研究,导师发现后连连称赞,在留学期满时,决定让他留下工作。当时,中国正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印遇龙拒绝了导师好意,于1987年10月毅然回国。

  1994年11月,印遇龙再次出国前往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学习访问,并于1997年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时,妻儿也随他出国生活。

  1999年,中科院实施“百人计划”人才战略,面向世界招聘优秀人才。印遇龙得知这个消息后积极应聘,并顺利入选。有人劝他说,在中国干一年还不如国外一个月的收入,况且国内生活条件、科研环境现在都不是很好,你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但印遇龙再次谢绝国外跨国公司和大学的高薪聘请,回到了祖国。在他心中,“尽管科研条件有限,但我的心向着祖国,国内的发展空间更大”。

  建议发展高品质猪肉产品

  湖南是养猪大省,全省农民养殖收入占农产品总收入30%—40%,“提升猪肉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对调整猪肉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有着极大的意义”。而印遇龙的研究恰好提倡建立肉质调控和环境安全营养调控技术体系。

  他的科研成果一出,全国10个省、市的40余家饲料公司和大型养殖场闻讯后纷至沓来。目前,湖南唐人神、正虹科技公司等企业已将此成果转化为应用。据统计,成果问世以来,推广应用该成果累计新增产值115亿元,新增利润13亿元,产生社会效益38亿元,减少氮、磷排放分别为15万吨和8600吨。

  已经50岁的印遇龙一日三餐还是在食堂解决,每顿饭的标准维持在3块钱左右,和学生无异。他的妻儿尚在国外工作、学习,得自己照顾自己。每次进城,他都是乘坐1块钱的公交车。“印遇龙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研究所所长王克林如此评价。

  印遇龙认为,目前湖南的牲猪养殖现状是“量多质低、品质不稳”,只有发展无抗、无瘦肉精、无残留的肉才是养猪大省的出路。他表示,要通过党代会说出自己的心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