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德职教合作的河南“握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04 大河网-大河报

  

中德职教合作的河南“握手”
核心提示

  德国职业教育世界闻名,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3月29日,中德两国代表在郑州签约,成立德中机电专业技术人才(郑州)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是德国官方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与中国签署的第一份合作项目,它将承担起为在华德资企业培养人才的任务。如今,该项合作的首个项目已在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扎根”,并正式开课一个月。因合

作良好,10月底,双方在郑州又签订了继续扩大合作的协议。

  “考试不考高深理论考折铁丝,学生不穿制服穿工装,教室如同车间……”这个被德方称为“秘密武器”的教育模式到底有什么威力?它对于正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我省有哪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本报记者再访第一个由德国官方认可的中德机电培训项目。

  考试重实践

  德方出的这套试题,并不是数学、语文和英文等课程的考试。说白了就是考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知识和一些手工技巧。

  尽管坐在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教室里上课快一个月了,但说起当初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的过程,贺莹,这个来自贵州的小姑娘还是很激动。“从来没有想到考试能这样简单、生动。”昨日,贺莹告诉记者。

  2006年9月4日,贺莹来参加考试前,进行了不少准备。背书、做题,紧张得跟进行第二次中招一样。然而,走进考场,老师一发下试卷后,她笑了。“这种题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德方出的这套试题,并不是数学、语文和英文等课程的考试。说白了就是考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知识和一些手工技巧。“我从小就爱动手捣鼓收音机之类的东西,没能难住我。”贺莹如是说。

  贺莹的话没有错。她现在的理论课老师李晨曦说,德方出的第一道题是:用5分钟的时间把一根铁丝拧成外圆内方的图形。这道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只是那种经常啃书本缺乏实践能力的学生还真有可能做不出来。来报名考试的学生二百多人,单是这道题就刷下了几十个人。

  除了这道手工题,试卷上的一些大题也偏向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理论支持只相当于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应用题。

  正是德方这种“奇怪”的考试内容让对德国职业教育热情备至的不少考生兴奋而来遗憾而归,最终200多人中只有32人成功进入德中机电班就读。

  李晨曦说:“其实,当初中德双方并没有就培训班的人数做硬性规定,然而,由于德方的特殊考试方法,最终让适应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缺乏动手能力的考生‘水土不服’,而没有如愿。”

  贺莹说,如果不是河南的亲戚当初在《大河报》上看到德国这个培训项目落户郑州的消息并强力推荐她来,她现在已经在贵阳找工作了。“我感到很庆幸,爸妈从小就不让我死读书。“

  老师讲技能

  这要求老师要经常到企业了解企业的工作现场,看企业在使用哪些技术,跟上企业的需要。

  德国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劳克博士今年来郑州参加签约仪式时对本报记者表示,依靠“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培养出了大量实用人才,保证了德国高质量的生产和产品。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注重实际技能的培训。这就意味着教学内容必须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德方的这种教学模式逼着老师要转型。”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张黎明说。德中机电培训项目今年6月正式落户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后,中德双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德国专家培训中方的老师。

  贾海朝,天津大学系统工程控制专业硕士,在职业学校教了20多年书,对于培训和转型的“痛苦”,他感受最深。

  “你能想像没有教材怎样教课吗?”贾海朝说,中国老师打从上小学开始到研究生毕业,都是在系统的理论教材培训下走过来的。当德方专家说,他们这种课不需要教材,要能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讲课时,中方老师认为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就为这个问题,很多老师直到培训结束还一直别扭着。

  受德方认可的“双元制”培训专家余敬芬,现在被委派担任该校德中机电班实训专家组组长。她说,一堂课上,老师不要用太多的时间板书。老师没有专门的教材,但要有一个专业要求的计划,老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专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这要求老师要经常到企业了解企业的工作现场,看企业在使用哪些技术,跟上企业的需要。这等于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学是以某个大纲或教材为依据,考评老师主要看教案。而这种教育模式,老师的教学效果,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它并不以老师知识多么渊博来评价。这要求我们必须能对该专业实际技能和实践知识进行整合,认真备课。”经过5个月的磨合,贾海朝如今已经渐渐找到了感觉。

  现在负责德中机电班理论课的老师都变得特别好学,走进他们堆积着机电器材、类似工厂车间的办公室时,看不到老师聊天的现象,埋头读书、在电脑前作图的比比皆是。

  德中机电河南公司执行董事梁薇说,德方对中国老师的培训将是多次的。继6月份第一次培训后,中国的老师将在本月20日飞赴德国本土进行实地培训,下一批中方老师去德国培训的时间也敲定在明年春节左右。

  教室如车间

  16台精密仪器整齐摆放在教室内,他们班16个人正好每人一台。“老师就在我们中间,一点距离感都没有。”

  和传统的中式职业教育相比,德国职业教育的不同还不只体现在老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单从学生上课的教室就能直观感受到。

  贺莹上实训课的教室几乎就是一个工厂的车间,16台精密仪器整齐摆放在教室内,他们班16个人正好每人一台。“老师就在我们中间,一点距离感都没有。”

  贾海朝说,之所以德中机电班的教室有特点,这是与德国职业教育的要求有关。“双元制”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师傅与徒弟的关系,要求师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实训时,每个学生一个工位。不仅保证老师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还让每个同学有充分的动手时间,有问题时由学生自己解决而不是让别人替做。”而传统的实训和实验往往是两个或者更多学生按组进行。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德国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设计培训课题的,而理论教学则是以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技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是3∶1,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安排中,实训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最多是1∶1。

  学生穿工装

  “学生一入校就穿工装,是让他们在学习中就把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意识融进来,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

  和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其他班级同学不同的是,德中机电班的学生上课时都穿工装。德国专家本特说,德国产品之所以受世界认可,是因为其严谨的工艺。严谨的工艺就要靠技术工人良好的职业素养来支撑。“学生一入校就穿工装,是让他们在学习中就把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意识融进来,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

  贺莹说,她永远也忘不了本特走进教室说的第一句话:“你们走进这个教室时,这里的器械是一尘不染的,我希望你们3年后毕业时,这里一样如此。”

  张黎明校长对此感慨颇多:“德方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良好行为的培养是糅进生活和学习细节中的,这样做既不容易让学生反感,又起到了教育的目的,比一味口头提倡严管学生更科学。”

  除了着装,德中机电班的学生和信息工程学校其他班级的学生相比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他们每周必须做培训记录。在培训记录中,记着每个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心得,对某项培训项目的理解和困惑。针对学生的问题,理论和实训老师还认真给予了回复。

  余敬芬说,第一周的培训记录,学生还不太会做,写的多是感想之类的话,但从第二周开始,不少学生就开始重点写技术操作等学习心得。“相信3年下来,学生的收获会让他们受益一生。德国的职业教育说白了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阶段考试和毕业考试后,去获得由德国工商总会颁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进入企业后直接上岗。“

  职教新思路

  德国的职业学校是由企业和政府共同主办的,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分别进行。

  别看德中机电班在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才开班一个月,它对该校老师和学生造成的影响已经可以用“冲击波”来形容。

  张黎明校长说,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也是我省九大职业教育集团中的排头兵之一,虽说在教学和就业培训上有不少经验,可是真正把德方这种教育模式引进来之后,还是让全校教学管理人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闻名全球,从事职业教育的人都知道。但是为何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没有学到其精髓呢?梁薇执行董事说,德国的职业学校是由企业和政府共同主办的,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分别进行,学生具有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双重身份。而我们传统的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学校教什么,和企业大多无关。现在,很多职业学校意识到这种弊端,开始与企业进行订单合作培养学生,但是,由于教材跟不上企业实际发展和需要,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得再进行一到两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再培训才能上岗,这与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学生一出门就上岗有着本质的不同。

  曾在东风神龙集团供职多年的余敬芬说,德国职业教育的高投入也是阻碍目前我们职业学校无法与德国职业教育对接的一个原因。拿德中机电班的教学设备来说,由于1个月至少上3周实训,学生是每人一台实习机器,职业学校一招就是上千人,学校财力根本无法承担这么多实训器材的购买。但是,如果将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在政府的主导下也让职业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德国这种教育模式完全被中国学校接受不是不可能。

  据了解,我国已经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写进“十一五”规划,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被放在了同等重要位置。这说明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到,怎样从国外已经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汲取先进经验,已经迫在眉睫。

  主管职业教育的省教育厅副厅长崔炳建说,我省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以国家重点中专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这些集团内就包括多所职业学校和众多相关企业,目的就是搞活职业教育这盘棋。

  此外,我省今后还将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建立中职学校老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即专业课老师、实习指导老师以后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素养。“脱离企业的职业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崔炳建副厅长说。

  前景更广阔

  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相对较弱的省份,普通高等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适龄青年的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更加突显出来。

  “经济的稳步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还需要能够将完美的设计变成产品、熟练操作先进机械的专业技术工人。这就是我们愿意加大投入与德方合作的原因。”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张黎明说。

  今年在德中双方签约仪式上,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对德国嘉宾介绍河南时曾说,2005年河南的GDP已超过10000亿元,列全国第5位。河南的食品、轻纺、机械、煤炭、电力和钢铁生产以及科研的快速发展,依托地处中原集全国交通枢纽的优势而迅猛发展的经济贸易,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河南经济“中原崛起”的强劲势头,近1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正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发展中的河南需要大量人才。

  但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相对较弱的省份,普通高等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适龄青年的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更加突显出来。

  我们引进这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尝试,也是一个窗口,在解决德国在华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工人问题的同时,使希望进入中国的德国企业将投资合作目光聚焦河南。

  崔炳建副厅长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省是全国输出劳务最多的省份之一,全国很多城市的建筑工人、出租车司机都是从河南走出去的。相信不远的将来,通过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河南还会走出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工人,活跃在全国各地工厂车间的生产一线,成为外国在华企业的技术骨干。

  □首席记者王曦辉文记者陈晓东图

  德中机电班的学生在上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