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值得深思的谣言风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22 四川在线

  一位盐城市民在给快报的电话中声称,10月25日,盐城市某小学有学生被人绑架,至今下落不明;紧接着,恐慌不已的家长余先生打来电话。盐城市某小学校门前是人山人海,除了正常上学的小学生外,最多的就是家长。家长们更是人心慌慌,担心子女被“绑架取角膜”而这一切都被证实是谣言。(《现代快报》11月1日)

  又是谣言引起的恐慌,这让笔者起SARS初起是的情景,当时,各种谣言四起。比如

传说是禽流感、鼠疫来袭,板蓝根、白醋可以防治等等。相同的情节,相同的效果,只是,这次盐城谣言的传播范围要小而已。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何谣言的力量如此之大,而且屡屡能够成功,在民众中造成恐慌?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发明了谣言传播的著名公式:流言的流布量同“问题对当事人的重要性和有关命题的证据的暧昧性的积成正比例(流布量=重要性×暧昧性)”。也就是说,只要重要性或暧昧性一方为0,谣言就不会流传了。无疑,这次盐城学生被“绑架取角膜”谣言整是与广大的民众有着重要的关系。从报道中不难看出,谣言初传时,民众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站在谣言的一边,恐惧的心理使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而且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努力得是自己相信这种谣言是真实的。这就值得广大的民众反思,面对传闻首先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如何使自己不丧失怀疑的能力。如果每个人能冷静的思考、反省一下这种谣言,岂又会搞得这般人心惶惶?

  另外,值得反思的是:民众听到谣言时,为何不向政府有关部门求证,而政府机构的反应为何却总是明显显得迟钝、落后。日本学者竹内郁郎编著的《大众传播社会学》提到:谣言往往滋生在信息闭塞的环境,或没有批判自由、言论思想自由的社会。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这些蹩脚的谣言,应该说是不再有生存的空间,因为民众可以广泛的交流,可以从政府获得信息。可报道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反的一面。所以,要想谣言失去应有的效应,民众首先要打破以前的惯性思维,懂得向政府部门求证事实真相,因为这是公民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该树立公信力,面对此类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得向广大的民众释疑,公布事情真相,因为这是现代政府的职责和义务。

  此外,现代社会,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时得报道事情的真相,让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盐城谣言是过去了,但无论是政府、民众,还是媒体都应该从这谣言的反思中学到许多,而不仅仅是过去了便算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