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广东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24 南方日报

  构建和谐广东

  编者按:

  本文是作者10月27日在广东省委党校2006年第三期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对于当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报

特以刊发,以飨读者。

  刘玉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中共广东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从实际出发,对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防止和化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扰和风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显示了我们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执政能力。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构建和谐社会,没有社会的和谐就建设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中全会强调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根本原则和要求。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共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和优越性之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新的台阶。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增长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而且,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只有认真研究并抓紧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背景下,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成为每一个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从国内看,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过渡期,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元至3000美元这个敏感阶段,既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凸显时期。在这个特殊阶段,如果应对得当,就能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反之,就会丧失发展机遇,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和倒退。从国际上看,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了对我国打压、遏制的力度,敌对势力也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在国内国际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更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不仅是我们牢牢抓住机遇期、顺利渡过关键期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二、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

  中央《决定》描绘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引亿万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

  (一)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中央《决定》系统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决定》从八个方面,即“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一宏伟目标,既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体现了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科学态度,是《决定》中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决定》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涵盖了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观点。

  《决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

  在总的目标要求方面,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等。这些新观点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形势的把握更加准确、更加科学。《决定》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决定》还第一次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同时提出来,明确要推进这四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和创新。

  在经济建设和发展道路方面,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新观点旗帜鲜明地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两个“更加注重”,表明我们对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更加重视,提出的政策措施也将更为有力、更有针对性。《决定》首次明确要求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表明了农村将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对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具体部署。

  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提出推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等。这些观点对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等。这些观点对进一步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

  针对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决定》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举措。

  一是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决定》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等4个方面,提出了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并针对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让人们看到了中央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决定》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就进一步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6大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凝聚力。《决定》着眼于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观点,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四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决定》从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3个层面,就完善社会管理作出了7个方面的部署。《决定》突出强调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等,列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在利益关系多元化、各种矛盾相交织的关键阶段,社会管理理念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管理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

  三、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

  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为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一要着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提高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关键是要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善于在实现科学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和研究,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前,由于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群众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我们有些干部不愿、不会、不敢做群众工作,不深入基层,严重脱离群众,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教育引导群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诚信、守法、知礼”教育。要正确分析和处理群众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找准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加强信访工作,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善于解决突出问题,敢于触及矛盾,学会化解矛盾。

  三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要继续抓好市、县、镇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如期完成。继续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继续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刊发时作了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