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研究中国莫让老外抢先(一己之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0:05 环球时报

  读了《环球时报》10月26日11版刊发的《研究穷人成为世界课题》,笔者深有同感。当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为穷人办银行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时,当世界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发展问题时,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经济学界在这一领域的建树却让人感到遗憾。

  曾经有人戏言,说“中国学者不在意诺贝尔奖”,这话听来很有民族气节。的确,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有没有诺贝尔奖也没任何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的认可。但作为经济发展大国,中国的经济模式不同于西方国家,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学术价值。反过来说,中国经济学家不在意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诺贝尔奖不在意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的来访,到今天“诺奖”得主对中国越来越密集的访问,这都说明了世界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强烈关注。

  去年,《华尔街日报》曾对十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进行过一次问卷采访,题目是《75年后世界最大经济体是谁》。答案集中在美国、欧盟和中国之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约瑟夫·阿罗认为,除非经济增长状况发生根本改变,否则中国将在75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科斯也认为,中国将在75年后超越美国和欧盟,并对此深信不疑。外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和研究大大超出中国人的意料。

  记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罗伯特·卢卡斯在武汉大学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以他目前的了解,更客观地来说,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很重要,但必须承认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了市场经济的特征。正是这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才更值得经济学家花费心思去研究。

  卢卡斯策略性地隐去了外国经济学家正在研究中国经济的话题,但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中国经济学家不能获诺贝尔奖并不是中国经济本身的问题。目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蜂拥来中国,不管是讲学还是学术交流,也都清晰地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国的经济问题早已不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它已成为各国经济学家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按通常说法,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典型的“保守”奖项,获奖人的贡献根本不是经济前沿的东西,每个获奖者对经济学的研究,都是从解决特定区域的实际问题出发的。或者可以说,破解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难题,正需要中国模式的经济学。

  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因为帮助穷人而获奖,表明了当今世界对消除贫困和不公的深刻关注。遗憾的是,与尤努斯博士的行为相对照,我们有些经济学家很关注获奖者的名字或者身份,相对于他们做了什么工作却关注得不够充分。不仅如此,在他们身上还弥漫着一股浮躁的风气,总爱研究一些大而空的课题。 我国尚有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在这样的前提下,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显得更加有意义。尤其是我们今天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可是持久的和谐,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脱贫致富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而只有能够为脱贫致富奠定理论基础的人才能有资格去问鼎诺贝尔奖。

  看看近年来诺贝尔奖得主在中国的讲演就知道,外国学者对中国经济是如何关注。而一些中国的经济学家还死抱着西方的经济命题不放,动辄以西方国家的经济概念强加于中国经济模式,却不愿意踏踏实实去研究出一套在中国切实可行的学术理论。

  每届“诺奖”揭晓后,总会有人追问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对于从来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来说,问这样的问题应该说不算什么难堪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天,国外的经济学家因为研究中国经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中国经济学家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作者是资深媒体工作者。)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 taolun@peopledaily.com.cn)

王 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