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沉重的负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1:42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叶铁桥

  自古以来,门就是蕴含了中国政治权力、经济地位与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符号。“衙门八字开”、“侯门深似海”、“豪门大户”等词,一听就能让国人深刻明了其中的政治经济意味。门的型制,一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被严格规定。

  这种作为中华文化典型代表的符号,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远流长。比如,虽然当代中国门所代表的含义已大为弱化,但时不时却会曝出个“乡政府修得像天安门”等新闻,提醒着人们总有些人和机构对于“门”无限尊崇。

  所以高校一个劲叫着要跟国际接轨,但不遵循国际惯例建豪华校门,极可能是这样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在作祟。因为从他们的解释中,反复可以听到“脸面”、“衣装”等比喻,言下之意,“人靠衣装,校靠大门”,校门作为学校的“面子”,务必要崇高峻美,让人望而生敬。

  但置一套好行头得要钱呀!高校这些年恰恰不愁钱,比起前些年口袋瘪瘪的日子好过多了。办学成本一部分交给社会后,高校每年从学费、住宿费等款项中赚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近几年银行也认为大学是个靠谱儿的主儿,放下身段求着大学给贷款,几亿十几亿元地放贷,丝毫不觉得像贷给其他机构或企业那样提心吊胆,总觉得大学是“百年基业”。

  钱多了,又趁着一波一波的扩招、升格、“奔一流”热潮,一些学校纷纷攀比,征地拆迁建新校,几年就建起了一大片,且无不有超前的规划思维,全都认定未来校园的发展方向必定是“花园式校园”。至于大门,就更追求新、奇、峻、美了。

  所以近来网上被指造价高的校门,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的建设成果,且大都坐落于新校区。当然,高校为此也找了许多理由,诸如“先有大楼,后有大师”、“先抓硬件,再抓软件”等。实在逼急了,校方还会拿出“迎接教育部门评估”作为大兴土木的理由,“因为评估有明确的生均教学占地面积、宿舍面积等指标”。但心里的小算盘却恐怕是,建好校园,赢得生源,更赢得政绩,以校门之大彰显大学之大。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校门光鲜亮丽的背后,底气是不是充足?高教质量近年备受诟病,建了大楼之后,如果仍然“天生一个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那只能证明大学患了虚弱内症,台面要靠大楼撑起来。

  30%多的学生后悔上大学,数十所高校的科研成果之和不及清华一家,各类调查数据表明,虚弱内症恐怕属实。而且,许多表面上光鲜亮丽的学校,却徒有其表;一些校园古朴的学校,反而老而弥坚。更重要的是,校园美得像花园,却没有看到大师趋之若鹜。在中国的高校排行榜中,也没有听说过指标体系中有校园建设这一项。

  豪华校门之后,更多的却是沉重的债务和被指责为违背大学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全国各大高校热衷的“圈地贷款兴教”将给我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目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国家审计署2004年对杭州、南京、珠海、廊坊4城市“大学城”开发建设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占建设计划投资的近1/3,而实际取得银行贷款占已筹集到的建设资金的59.42%。山东省内高校在2005年9月底的贷款累计为103亿元,如果再加上各高校在建校过程中拖欠的工程款、校内集资款,金额不下130亿元。有些省份,校均负债高达近4亿元,而某些高校,光利息每年就需要还上近亿元。有个别高校,更是被巨额债务拖得连教职工的工资都不能及时发放。到了这个地步,虚弱的内在哪能蕴含什么大学精神和理念。

  一时辉煌的代价可能是此后多年沉重的负担,大学以后要建大门,建议校方先慎重考虑一下,什么是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