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副刊与作家共同的坚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5:57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报纸副刊的文学性与副刊和作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当前热门话题。前不久,“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130多家报纸副刊的交流样报显示,文学副刊依然是报纸副刊基本的样式之一,副刊与作家相依存坚守着文学。

  由此,笔者想到前不久有人说:现在副刊和文学的关系和作家的关系越来越遥远。这样的话当然有其现实根据。但是,有人进而得出结论:作家和副刊的疏离是必然的趋势,

文学从副刊中退出也是必然的趋势。对此,笔者则不能苟同。且让我们回顾、分析和瞻望报纸副刊与作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副刊与作家的关系源远流长却并非“逐渐疏远”

  在我国报业历史上,“副刊”这个名称的正式诞生就缘由作家。1925年,编辑孙伏园请鲁迅先生为《晨报》副刊起了名,结果写报头的书法家写成了“晨报副镌”。再后来,徐志摩又正式改名为“晨报副刊”。

  民国时期,邵飘萍创办《京报》,副刊聚集了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黎锦熙等名家,也有张友鸾、焦菊隐、王造时等当时还没有名气的青年学生,可谓人才济济。

  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产生于报纸副刊。清末,《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作品,都是在副刊上随写随登的急就章。在“五四”时代,鲁迅的《阿Q正传》是在《晨报》副刊的“催逼”下诞生、发表的。《晨报》副刊还刊登冰心精美的散文诗。《时事新报》为郭沫若提供展示诗歌才华的舞台。张恨水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世界晚报》副刊连载因而声名大振,他的抗战作品代表作《八十一梦》是在《新民报》连载的。

  许多著名作家受到报纸副刊的深刻影响。胡适先生曾回忆少年时说:“……我当时把《时报》上的许多小说、诗话、笔记、长篇专著,都剪下来分订成小册子,若有天的报遗失了,我心里便不快乐,总想设法把他补起来。”

  即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岁月中,报纸副刊仍然是很重要的文学阵地。中共中央在延安出版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开辟了《文艺》副刊,丁玲、舒群、陈企霞、雪苇、白朗、陈学昭、周立波、林默涵等,先后负责和参加过文艺副刊和文艺栏目的编辑。延安的知名作家大多在这里发表过作品。也刊登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作家,如茅盾、胡风等的作品。

  以上史实可以看到,作家与报纸副刊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看到报纸副刊在文学领域的昔日辉煌。可惜的是,这种作家和副刊之间的黄金时代并不太持久。在十年动乱中,报纸副刊如同正刊一样,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作家与副刊同时受害。改革开放以后,本来副刊和作家之间可以重续前缘,以卢新华《伤痕》和巴金随笔为代表的一些优秀作品就是明证。可是,媒体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形势。

  二、媒体的发展使作家分流却未与副刊分离

  有专家说,媒体即新闻。进而有人说,媒体即文学。

  而我国当代报纸副刊和作家正身处媒体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透露,中国书报刊出版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图书、报纸、期刊等三大传统出版业持续发展,品种增长很快。去年中国图书总印数64.02亿册(张);报纸总印数412.6亿份;期刊总印数27.59亿册。同时,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增长迅猛。特别是电视,去年全国中央和各省级电视台共有288个频道,其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233个。去年生产电视剧多达514部。

  就作家而言,在发表媒介上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报纸副刊、杂志、书籍、电视,凭君选择,还有网络等新型媒体。就读者(观众)而言,也是选择众多,即使钟情文学,也不必盯着报纸副刊一家。所以,作家和读者从报纸副刊分流并不奇怪。

  另外,就文学本身而言,存在突出的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每年仅长篇小说出版数量达到800--1000部之多,文学作品数量可谓繁荣。但是,另一方面,正如评论家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一文所指出,当前文学中生命写作、灵魂写作、孤独写作、独创性写作缺失;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力缺失;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把握缺失;宝贵的原创能力缺失。当前整个文学创作状况呈现为“高原现象”——整体上繁荣,但是缺少扛鼎之作,缺少大师。所以说,比之于“五四”时代,要说什么文学的“衰落”,是整个文学界的事情,而不该单独指证报纸文学副刊“衰落”了。

  报纸毕竟有其自身优势和生命力,报纸副刊依然为读者喜闻乐见,所以,许多著名文学副刊仍然健在:《人民日报》的“大地”保持高雅品位。新锐类的《北京青年报》尽管时常改版,但其《天天》副刊的风格始终如一,清新、雅致、疏朗,有很强的文化感。《新京报》为首都最时尚的报纸之一,推出了诗歌专版。《北京晚报》“五色土”、《新民晚报》“夜光杯”、《羊城晚报》“花地”、《文汇报》“笔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众多文艺副刊纷纷扩版增容、加强与现实的联系互动、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概括地说,作家和副刊之间的现实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状态:

  一是有些作家虽然不依赖报纸副刊发表文学作品,却与副刊保持密切联系。著名作家鲁彦周是我省文学的掌门人,其作品多为长篇小说和电影、电视剧力作,但是也时有短篇散文、随笔、评论等精短文章见于报纸副刊。我省一些实力派作家或多或少给副刊写作。二是有些作家本身就是报纸和书刊的“两栖作家”,如有的作家既写了历史长篇小说,也常有小小说等副刊作品问世。

  从评论角度看,报纸副刊对作家关注更多。

  三、文学副刊在时代潮头与作家相依存

  报纸副刊和作家现在仍然紧密依存,而且必将继续紧密依存。这种依存主要体现为以下形式:

  1、精粹作品模式。报纸副刊不能容纳长篇大作,却可以发表精粹作品。从1977年到2003年,是巴金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最多的时期,坚持说真话,体现了真实的人格光辉,被公认为是继鲁迅杂文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2、评论引领模式。《人民日报》副刊除了刊登优秀文学作品之外,尤其注意文艺上的舆论导向。“经常地对文艺与时代,文艺与历史,文艺与经典,文艺家的道德行为,文艺的传统与创新等等一些曾经多次阐述的理论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针对有些文艺作品淡化社会内容,过分地展示暴力和性等庸俗低下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历史题材的创作中,违背史实、解构经典、戏说传统的现象,组织文章认真地进行分析,理直气壮地指谬,实事求是地批评,坚持说理和与人为善,也坚守应有的立场。”

  3、专栏示范模式。香港的金庸、台湾的龙应台都是报纸副刊的知名专栏作家。在内地报纸中,刘心武与副刊的关系可谓典型。《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1959年刘心武就开始给《五色土》副刊投稿,那时他只是个17岁的中学生,却陆续发表了小小说、儿童诗、电影和戏剧评论。日前,刘心武曾谦虚地说:“只要你们晚报不嫌弃我,我永远都给《五色土》投稿。”

  4、转载推荐模式。除了少数畅销小说外,多数文学作品发行量有限。而面向大众的报纸副刊转载其中精品,扩大了它的影响。

  5、培植“草根”模式。报纸副刊篇幅有限,通常满足不了文学大家、名家,但是,对于草根作者,却是一片极其广阔而又肥沃的土地。副刊培养草根作家,也就是培育文学的未来。

  总之,读者和作家并没有抛弃副刊,关键是副刊同仁要坚守阵地,适应形势,坚持创新,有所作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